真好!”
蘇軾讀完後都有些魔怔了。
不是他沒有讀過好詩詞,唐詩好的大把,國朝也有很多好詞,只是這些詞是一個五六歲的孩童寫出來的,那這種驚豔程度就直接拔高了兩個等級了。
蘇軾正在胡思亂想,卻聽張方平說道:“這些詩詞倒是絕妙,不過我想給你看得是這個。”
蘇軾將張方平遞給父親蘇洵一本大部頭書籍,上面寫著國富論三字,字跡不像是印的,而是一本手抄本。
果然聽張方平道:“這是我在汴京的朋友給我抄送來的,這本書沒有在市面上正式出版,但現在汴京相當流行。”
蘇洵翻了一下,看到上面著作者的名字,忍不住咦了一聲:“還是歐陽大學士的兒子歐陽辯所寫的啊!”
蘇軾和蘇轍交換了一個震驚地眼神。
寫詩詞和寫書不一樣,詩詞講究才氣,寫書著作講究積澱,沒有大量的輸入,根本談不上輸出。
蘇軾和蘇轍兩兄弟伸著腦袋跟著蘇洵看書,一開始就是歐陽修、王安石、包拯、蔡襄等人的序言,這幾個人的人品道德都是有名的,他們來作序別人都信得過。
讀了一遍序言,蘇洵有些震驚:“這些評價很高啊!”
張方平得意道:“你可以再看看內容,就知道他們為什麼這麼評價了。”
蘇洵先是開啟目錄粗粗掃了一遍,上面的名詞大多不太認識,只覺得有些蒙。
張方平提醒道:“後面有名詞和概念的釋義,最好看之前把後面的釋義先看一遍。”
蘇軾和蘇轍更加的震驚。
當一本書裡面有很多的新名詞和新定義的時候,意味著這本書的內容可能是開山之作,因為在之前沒有人提出這些理論,他才需要自己去製造一些新的名詞,並且給出定義。
蘇洵自然也是知道這個道理的,聞言震驚道:“這……這怎麼可能!”
張方平嘆息道:“很難相信對吧,一開始我也很難相信,但寄給我書的朋友是個非常可靠的人。
上面寫序言的人你也看到了,王安石,歐陽修,包拯,蔡襄,那一個不是道德君子,他們不可能說假話的。”
“可是,一個五六歲的孩童,怎麼可能寫出這樣的皇皇鉅著呢,難道他是所謂的生而知之者?”
張方平倒是來了興趣:“還真別說,我那朋友在信裡面說,現在汴京城裡是有這種說法,說歐陽家的四公子,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呢。”
三蘇沒有笑,反而一臉的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