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九章 真《爐前夜話》!

在暮春的時候,包拯傳來好訊息。

朝廷新的委任已經下達,仁宗皇帝下詔,將他升任為右司郎中、權知開封府。

這個事情包拯表達了開心,但也有一些憂慮。

因為和歐陽辯這麼幾個月的溝通交流,包拯對歐陽辯視為一個可以平等交流的朋友。

所以自己的擔憂並不掩飾,並向歐陽辯討論稿怎麼施政。

當然,這說是討論,其實不乏有教導歐陽辯學習如何施政的意思在裡面。

歐陽辯自然理解包拯的擔憂。

開封是都城,所以對於開封府知府的任命都是很慎重的。

而由於北宋太宗皇帝和真宗皇帝在即位前都出任過開封府知府一職。

因此,後來的大臣出知開封府都在前面加一個“權”字,以表尊重,而不是臨時擔任的意思。

當時,有輿論認為,朝廷的執政大臣多是從開封府知府、三司使、御史中丞、翰林學士中選出的。

由此可見,仁宗皇帝再次重用包拯時,對他的期待與倚重。

然而,開封府知府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職位。

開封是北宋當時最大的一個城市,有居民約一百五十萬,而當時北宋全國也只有約三千萬人。

開封以一府之地容納了全國二十分之一的人口,各項公務自然是十分繁忙的。

而且京都中有很多皇親國戚、朝廷大臣居住往來。而在龐大的權貴集團中,難免會有一些無視律法、作威作福的。

而且權權勾結,即使開封府官員想要依法處理,難度也是很大的。

范仲淹任開封知府時,就因為得罪了當時的宰相呂夷簡而被逐出京城。

在北宋一百七十年不到的歷史中,卻有一百八十人擔任過開封府尹,卻只有近八十位宰相,可見其更迭之快、升遷之難。

有記載說:“當時出任過開封知府的人中,有將近一半不僅沒有因此獲得升遷,反而為此丟官離京。”

所以,這對包拯來說,是一道青雲梯,也是一座孤懸崖。

走好了,青雲直上,走不好,墜落摔得粉身碎骨不至於,但丟官離京對於有政治抱負的包拯來說,相當於社會性死亡了。

而且,包拯的壓力大不僅僅來之得失心,關鍵是,開封知府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責任。

作為一府的最高長官,開封知府要處理的包括治安、交通、訴訟、戶口、賦役、教育、賑災、市容在內的開封府所有工作。

其中,執行律法、維護治安、治理刑獄更是重中之重。

不過歐陽辯在這個事情上並沒有多嘴,在實際操作之中,包拯才是真正的行家裡手。

歷經地方-中央-地方的磨鍊,包拯早就已經是個成熟的政治家。

歐陽辯這樣的鍵盤俠在這種實際治理一個大城市上,他並沒有信心比包拯做得好,胡亂開口,那是要貽笑大方的。

好在包拯只是想借此教導歐陽辯而已。

包拯自己提出問題,然後自己解答,又把後面的考慮的本質一五一十的告訴歐陽辯。

——我為什麼要做這些,是因為什麼什麼,後面會有什麼變化,我需要做什麼改變諸如此類的細節。

離著包拯回京的日期越近,包拯寄回來的書信就越厚。

歐陽辯不由得感動,包拯書信中的殷切他心裡很明白,固然是長輩對後輩的愛,也有他對這個國家的愛,希望為國家培養出一個人才。

歐陽辯將書信都收起來,打算以後給包拯的治國理政的理念出一本書,當然還得結合實際操作案例來書寫。

除了和王安石包拯這些溝通的事情令他開心,西湖城專案的進展也讓他頗為振奮,每日裡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