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遭致危殆,這樣才可以平安長久。
原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註釋】天下有道:謂政通人和,國家安定。卻:驅。走馬:善跑的馬,指戰馬。糞:謂糞治田園。
政通人和國家安定之時,人皆清靜無貪婪妄欲,遂無交爭,故而驅使戰馬耕種田園。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註釋】天下無道:謂政治混亂,戰爭頻繁。
國家昏亂之時,連懷駒母馬也用於征戰,以致馬駒生於荒野。
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註釋】罪:罪過。禍:禍患。咎:過錯。多欲:貪得無厭。咎莫大於欲得:欲得,貪得無厭。貪慾之人,常因貪得無厭而胡作非為,故謂咎莫大於欲得。
人天生而有欲,但是慾望應有所節制,使之勿過其情。故仁者善制其欲,凡視聽言動,皆能自我節制,而不致於貪婪失度。《易》說:〃君子思不出位。〃不出位,就是欲而不貪。所以應做到不喜求,不貪慾,不就利,不違害,不主觀妄為,而遊於自然其間。能作到此,就不會有咎錯。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
範應元說:〃罪,過也。欲,貪也。可欲,謂凡可貪之事物也。可貪則多愛,愛則求於外而有過。愛之不已,則不知足,故過積為禍。禍,害也。言害於人而害於身也,猶不知禍。凡可貪者,又必欲得之,彼此愛慾,遂起交爭致禍,積而為咎,故咎莫慘於欲得。蓋必欲得之而不知人之痛,遂致天災之也。〃
【漫談】行道者並不是苦行主義,並不禁絕慾望和快樂,而只是說不可縈心於貪慾而成為它的奴隸。孟子曰:“無為其所不為,無慾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孔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註釋】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利為害本而福為禍先,福生於無為而患生於不知足;所以,惟不刻意求利者無害,惟不妄然求福者無禍。知足者,所遇而足,是無不足。知足者,不以利自累;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於內者,無位而不怍。盡人事,聽天命,故無入而不自得。
莊子說:〃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志道者忘心。孔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並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範應元說:〃夫唯有道,則清靜恬淡,知天下之物無可貪者,無不足者,故知足常足矣。人能明道,自然知足。陸游詩曰:〃道在簞瓢端自足,心閒天地本來寬。〃詩人亞士裡多說:〃幸福就在於自主自足之中。〃
【漫談】《孔子家語》中說:一天,孔子在魯國郊外遇見一個老人,名叫榮啟期,他穿著破鹿皮,繫著帶子,在那裡彈琴唱歌。孔子問他:“你怎麼這樣快樂啊?”他答道:“我的快樂很多噢!天生萬物,以人最貴。而我居然得以生為人,這是第一件樂事。人世間男尊女卑,而我幸得生為男子,這是第二件樂事。好多人生下來不久就死了,可我現在竟然活到了九十多歲,這是第三樂事。貧窮是很平常的事,死亡乃是人生的終點。我過著平常的日子以等待最後終結的到來,有什麼好憂愁的呢?”孔子說:“好啊!這是個很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