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獎勵這些東西來張楊標榜,而只是讓民眾多見其順應人類自然本性的儉樸行為,多見其人性中慈的“利他行為”,多見其頑強奮鬥的自強行為。長此以往,人們則視善行為自然。故聖人治世乃是正本清源,使風俗歸於淳樸 。
解放初期,各級幹部清正廉潔,但本人卻都不覺得自己是品德高尚,群眾也不覺得其行為值得讚譽,都認為如此作法是理所當然。為什麼能這樣?不就是因為上下左右整個大環境都是清廉的嗎!
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註釋】無知無慾:〃知〃與〃智〃通,意謂無奸詐虛偽。
聖人治世,不尚賢貴貨、不炫耀名利,以免讓其攪擾了人們那誠實的天性。不以三者炫耀,民不知所慕,則能澹然無慾,民風淳樸。
如果尚賢、貴難得之貨、見可欲,人民知賢能名譽可得以崇尚,難得之貨可得以寶貴,慾望享受可得以炫耀,則必然有爭有貪而造成社會混亂。
智者詐謀詭計的得逞,是利用了人們的貪慾名利,若人民心地淳樸,澹泊寡欲,故雖有智詐者也無所用其巧,鉅奸大滑也不敢興風作浪,無所逞其謀。
【漫談】有人認為老子反對知識和文化,是〃愚民政策〃,其實這是單從字義推論而造成的曲解。老子所謂的知,並非是科技學識之知,而是詐偽尚作之智。正象現在好多人將見風使舵、趨炎附勢、溜鬚拍馬、投機鑽營者視為精明,將忠厚老誠、正直不欺、守正不阿、直道而行者視為愚拙一樣。
人們天性良心是行為善惡最正確的判官,它在涉及道德的行為中能做出正當的選擇。人的天性如果沒受到嚴重汙染,也就是說天性如沒被貪慾所泯滅、沒被“人妖顛倒是非淆”的歪理邪說所矇蔽的情況下,正統的觀點是:只要有兩種可能的行為途徑時,良心就會告訴你哪一條是正當的,哪一條是罪惡的。人天性良心的德行,主要是在於能避免罪惡,而不在於其他任何積極的東西。我們沒有理由相信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比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或者一個聰明人比一個愚蠢的人,在道德上會更為優越。
【漫談】各種文化工具的共同特點就是其內容的傾向性,其傾向可以影響人群和社會,其極端傾向的影響會扭曲人們淳樸的理念和行為,以致造成社會混亂。我們絕不可以忽略各種文化工具特別是電視等媒介對大眾難於估量的的影響力,不要忽視其對於人們的心理和行為具有的非常強大的潛移默化力量和功能。所以,怎麼樣才能使人們既能享受文化的娛樂,又能儘量減輕其對於人天性淳樸的攪擾,(而且也應僅限於儘量減輕對人天性淳樸的攪擾)是擺在文化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大課題。當然,一定要小心,不要將這種管理演化成一種類似文革形式的思想輿論獨裁,不要使之成為了上下鉗口、文禁如毛的施行文化恐怖主義的理由。
為無為,則無不治。
【註釋】無為:無主觀妄為。
上貪慾尚為,民則竭求妄作;上澹泊寡欲,民則淳樸自化。在上者如能以百姓心為心,無貴尚之跡也無貪慾,循自然之理以應事物,則可紛亂不生。所有作為都是出於無主觀妄為之為,則事無不成;事無不成,乃無不治。
朱熹的門生曾問〃無為而天下歸之〃的說法,朱子解釋說:〃只是本分做去,不以智術籠絡天下,所以無為。〃學生問〃如何無為?〃他答道:〃只是不生事擾民,但為德而民自歸之。〃又說:〃不是決然全無所作為,但德修於己而人自感化。〃這意思是說,若是在上者靜心修德、為政以公、以簡御繁、不生事擾民,民眾則會各得其所。只有施行這樣的無為之治,才能實現天下大治。
【漫談】有人說,科學方法的核心,是把所知覺的現象還原為基本的、可檢驗的原理。任何特定的科學概括的優雅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