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能為天下雨,白雲原自一身輕”,辛酸而無奈的“拼命三郎”;一個窮其一生,在時代的震盪與漩渦中艱難而頑強地堅守著自己的原則、追求著自己的理想的跋涉者。
我第一次覺得自己的父親真的很了不起,儘管他有著缺點和錯誤,儘管他也有無奈和軟弱的時刻,儘管他的失誤傷害了自己最愛的人……可是他還是被愛著他的人們所原諒。
我開始愛他了……
我為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表達我對他永遠的懷念、和一份發自內心、深切而無愧的祭奠。
我與父親蕭軍,無論何時何地,都始終存在彼此的生命之中。■
(本文為鮑旭東女士授權發表。囿於篇幅,在原文基礎上有所刪減。)
>> 1984年,鮑旭東一家看望蕭軍,與蕭軍合影。由王德芬拍攝。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 作家蕭軍雕像,遼寧凌海市淩河公園。蕭軍(1907-1988),凌海市下碾盤溝人,中國作協副主席。代表作品《八月鄉村》等,家鄉1990年為其立紀念碑。圖/FOTOE
>> 1938年4月,毛澤東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演。1940年6月,蕭軍第二次去延安後,曾擔任魯迅藝術文學院的教員。圖/FOTOE
>> 1983年5月,蕭軍在後海海北樓陽臺上。圖/CFP
>> 1936年10月22日,魯迅先生喪儀——章乃器先生在魯迅墓地發表演說。左起:蕭軍、姚克、章乃器、沈鈞儒、鄒韜奮;前排右起:許廣平、周海嬰。圖/FOTOE
>> 蕭軍故居,北京後海海北樓。圖/CFP
>> 1937年春,作家蕭紅、蕭軍(後排左三)與許廣平(後排左一)、周海嬰(前排)在魯迅先生墓前。圖/FOTOE
>> 本文作者鮑旭東2010年拍於北京。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 1933年,上海,蕭紅與蕭軍合影。圖/FOTOE
>> 撫養鮑旭東長大的包媽媽和六歲時的鮑旭東。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 1971年,蕭軍送給女兒的照片,旁邊是蕭軍寫在照片背後的字。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
紅色高棉1984(1)
圖┃郭建設 文┃楊東曉
1984年10月1日,*柬埔寨聯合政府三方武裝力量的領導人西哈努克、宋雙和喬森潘參加了中國的國慶閱兵式。次日,“三巨頭”接受《中國日報》獨家採訪時,還顯得很激動,並且對柬埔寨的前途都表示樂觀。
次日,《中國日報》在頭版中央位置刊登了採訪稿以及採訪“三巨頭”時的現場照片。這張報紙後來成了記者團進出柬埔寨各戰區的特別通行證。
這年年底,聯合國將討論柬埔寨問題,三方武裝力量正在爭取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日報》是一份在聯合國能夠看到的英文報紙,民柬希望國際社會能從《中國日報》上看到他們在抵抗越南入侵時的團結、合作。從10月5日開始,《中國日報》派出的以張惠民為團長,攝影記者郭建設和文字記者於文濤為成員的記者團,對紅色高棉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戰地採訪。
越南支援下的韓桑林部隊,把波爾布特領導的紅色高棉打到了柬泰邊境的梅萊山。1984年,波爾布特的民柬國民軍號稱有10萬大軍。中國記者在這裡看到了一支完全由吃苦耐勞的農民組成的部隊,忠誠、勇敢。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頭腦像波爾布特要求的那樣——純潔。在經歷過數次殘酷的“大清洗”後,也只有頭腦“純潔”的人,才能跟著他們的領導人站在柬泰邊界這塊抗越的最前線上。
宋雙對外號稱有兩萬軍隊,這派武裝力量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