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睿思殿是內書閣,也就是皇帝的御書房,日常處理朝政的地方,平日裡都由幾個小黃門伺候著。而今天卻只有內侍省都知見喜在殿中,且離著皇帝的書案遠遠的。一臉的哀傷,其實殿中這麼多人只有他知道皇帝今天召見眾人的目的——立儲。而這往往是一個時代終結的開始!
在見喜眼中,今年皇帝的所為似乎都是該做的事情。可在看來皇帝更像是在安排自己身後之事。他親自為兩個女兒挑選了夫婿,給自己到了婚娶年齡的長子訂下了親事。前去龍德宮的次數比往年多了許多,盤恆的時間也更長,甚至可以和太上皇喝著小酒聊上一整天,而說得往往都是他以往認為的‘廢話’。
坐在龍椅上趙檉親手書寫著繼位詔書,他做的認真又從容不迫,選立太子之事其實早有朝臣委婉的提出,卻沒有得到他的回應。而今年趙檉決定親征女真,雖然他知道自己貴為天下之主。再沒機會出現在沙場上,也會得到最為周密的保護和照顧。但事情畢竟是萬中有一,刀槍無眼,而世界上死在征途中的帝王也不再少數,他不能不防。
趙檉現在有三子,長子趙謙為皇后朱氏所出,次子趙詘生母為德妃蕭氏,三子趙諍生母為貴妃耶律氏,這些年來朝野和族中對哪位皇子入主東宮猜測不斷。爭論不休,但是他對此都是一笑了之,從未做出暗示,對幾個孩子也是一視同仁。這讓外界的疑惑更重,甚至是懷疑趙檉不立儲君是貪戀帝位。而對於儲君選誰,朝野之中也是各執一詞。但並不是始終不變。
當初有人認為皇長子趙謙為嫡出,只要無大過必會繼承大統。可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因為皇帝出身並非嫡長子,因此一直有人質疑。而依著皇帝的性子,定會從其他皇子中選擇一個繼位,以顯示‘帝位是賢者居之’,為自己‘正名’。
而隨著‘讓位風波’的結束,皇后被迫稱病,後族驅逐出京,人們又開始唱衰皇長子,認為這一切都是皇帝為了給另外兩名皇子掃除障礙而為。這時儲君最熱門的人選就變成德妃所出的趙詘。因為隨著朝中官員的更新,當年潛邸之臣紛紛上位,大家口中雖不說,但是心中誰都知道德妃和皇帝的感情最深。且其因為同樣出身潛邸,和軍中和內廷大佬們關係極好,其子繼位定會得到朝臣普遍支援,能順利繼位。
但隨著皇帝北巡與契丹貴族公祭黑山後,人們的看法再次改變。他們認為大宋現如今內政平穩,百姓安樂,動亂只會來自於那些歸附的異族,而皇帝為安撫契丹也許會將皇位傳於三子趙諍。雖然德妃也是出身契丹貴族,但其身份顯然不若貴妃餘里衍蜀國公主的地位高。
不論外界如何猜測,其實趙檉心中早已有定論,無論是出於傳統還是血統,如果不出現意外帝位終屬於皇長子趙謙。而他遲遲不肯立儲,一則不願因此而引起朝臣們的拉幫結夥,圖謀不軌;二則趙檉也需要考量長子能不能擔當大任,是否具有成為一國之君的品德,能不能透過自己的考察。
而趙檉也在著力培養趙謙,只是方式不為人接受。他沒有在宮中專門請名師教導,而是將其送入宗學完成基礎教育,消除其特權思想;其後又令其隱姓埋名進入講武堂學習軍事,讓他熟悉軍事的同時,也接受鍛鍊,不至於成一個聽到槍響都會嚇得不知所措的懦夫。
在趙謙完成學業後,趙檉又將其送往漠北接受邊陲霜刀雪箭的洗禮,其服役兩年後,如今其已經轉入鎮州制置司擔任參軍,同時接受陳東的教導,學習如何治國的同時,也沾染些陳東身上的剛正之氣。趙謙的表現目前來說還令趙檉滿意,因此他決定在親征之前將其立為太子……
“見喜,你過來!”趙檉寫完兩份詔書又親手用璽,將兩份詔書卷好分別放入几上的兩個精緻的金質盒子中,才叫見喜過來。
“陛下,已經準備好了,是否現在便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