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5部分

帆所立的功業都是憑的真本事,便是他真與太平公主有些什麼關係,那也只是給他提供了一個機遇,重要的還是他有那個能力。世家之間為了結盟、聯合,還常要透過女子聯姻呢,可是誰會把他們的功業歸結於兒女聯姻的功勞?薛懷義是女皇帝的面首,女皇帝曾兩次命他帶兵出征,統帥大軍數十萬,無數名將良臣為輔,他立過什麼功勞了?

所以這些世家長者雖然聽說過楊帆與太平公主的事,也相信這是事實,卻並沒有因此輕鄙他,更沒有因此把他的成就歸結為一個女人的幫助。如果這些世家長者的見識那種淺薄粗鄙,與市井兒何異。

楊帆欠身道:“長者過獎,晚輩能有今曰,固然有個人的努力,可是也不乏貴人的扶持和立功的機緣。”

這番對答不但妥貼,而且正合這些老傢伙的心意,人在年輕時,常常覺得我命在我不在天,這些世家出身的人有強大的家世背景,就更是如此。

可人越老,對天地就越是敬畏,就越發覺得冥冥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影響著世間的一切,楊帆這番話結合他們多年的經歷,令他們頗為認同。

眾老紛紛點頭,李慕白見眾人欣賞,心中一塊大石落地,以手撫須,怡然而樂。

這時,忽然又有一個老者問道:“二郎的英雄事蹟,老夫亦有耳聞。諸如在薛延陀智戲突厥大葉護,挑起阿史那、阿史德兩族爭端;在吐蕃略施小計,挑起吐蕃王和大相論欽陵之間的明爭暗鬥‘此番王孝傑兵發安西,吐蕃王不肯派出論欽陵,才使我朝順利得手,而論欽陵因此對吐蕃王更加猜忌,雙方已水火不容;再如南疆之行……”

這些人對楊帆的事蹟當真瞭如指掌,比皇帝知道的還多,聽著駭人,說穿了一文不值,楊帆做些事時可沒瞞著世家,其中很多事還是世家幫著他做的。比如瞭解突厥形勢、潛入薛延陀,冒充阿史那沐絲,這一路相隨的小飛將張義等人就是世家勢力。

再比如在吐蕃離間王相,之前種種準備,包括那作餌的中原商人,也是一個世家子弟,在南疆,楊帆除了在姚州時因為事發突然,只能靠他自己孤軍奮戰,可是後期就開始有世家參與了。

這人一口氣列舉了楊帆生平種種得意之舉……說是生平或者有些誇張,可楊帆才多大年紀,從一介坊丁小民到如今官居五品,在此期間他所做下的大事,多少人窮其一生也難做下一件,僅憑這些,他就足以笑傲官場了。

說完之後,這人道:“老夫觀二郎一向所為,最擅用智。男兒征戰天下,最喜大殺四方、劍掃'***',戰績輝煌,彪炳史冊。而二郎所為,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卻聲名不顯,否則現在早已天下知聞了,是因為二郎當時無兵權在手,無相應實力,不得已而為之麼?”

楊帆知道,這是老傢伙們在考量他做事的風格和方法了,便認真答道:“智與力,如果兩者我都可以用,都可以達到目的,那麼晚輩必然舍力而用智。如果不得已,用智難達目的,晚輩才會選擇力。

原因很簡單,殺人一千,自損半百,用力雖是個人成名之捷徑,犧牲的卻是無數人的姓命。一將功成,萬骨成枯,而且,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如果能用智慧能達到目的,為何要用武力弄得滿目滄夷?”

另一名老者呵呵笑道:“如此說來,二郎做事,智與力皆可達成所願時,必選智而棄力了,那麼在二郎以為,智是達成目的的最佳手段麼?”

楊帆侃侃而談道:“晚輩以為,智與力,都只是手段,要達到目的,需要的是文治教化。而智慧,只是文治教化的一種外在表現。漢高祖曾說:‘勇者得天下,謀者治天下’,其實得天下,於武力之上,也需要謀來主導,否則若論勇誰比得霸王之勇,為何得天下的卻是劉邦?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馳騁沙場,頓挫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