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為屏障固守晉中,擺出了一個西起霍邑東接威勝軍南關再到榆次再到真定的防禦圈。很顯然他們捨不得太原,畢竟這已經是理論上他們從北宋奪取的最後一塊富饒土地了,而且一旦沒了太原,那麼宋軍肯定要全線向北,然後幽雲十六州都很危險了。
而完顏希尹收縮戰線同時,劉光世和翟興的聯軍毫不客氣地一路光復下去,搶在陝西其他各路軍頭前面一直光復到了平陽。
於是這場大功就輕鬆到手。
其他那些軍頭們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們已經進平陽了,而且和金軍後衛發生小規模交戰,有王德這樣的猛將自然大捷,然後又快快樂樂拿著金軍人頭報功了。
不過劉光世緊接著就得到他的新職位,他和王德帥領所部向西增援隴右,楊豐在秦鳳,熙河,涇源,環慶四路設一個置制使,由他來當這個置制使,然後反擊並奪回之前被西夏侵佔的土地,後者差一點打下固原開啟通往關中的道路,只不過被曲端在固原頂住了,實際上西夏還在河東路攻陷了西北角一小塊。
話說劉光世打仗的確不行。
可他在協調各軍這方面還是有幾分本事的。
而楊豐要的就是有人能去協調各軍,這四路又不是沒有能打的,再說劉光世還帶著王德呢,王德老家就是秦鳳路通遠軍,一般來說只要有王德在身邊的劉光世就算是打敗仗,也不會是真正的慘敗。更何況那裡還有曲端,還有曲端手下的吳兄弟,實際上一個曲端就足夠,這個被文官弄死的傢伙已經因為守鎮戎軍之功被升任涇源路總管,劉光世就是帶著聖旨去的,原總管席貢因為範致虛勤王時候居然膽敢不參加而被革職。
話說這四路有的是能打的,但他們需要一個都能接受的統帥來協調。
劉光世就很適合這個角色。
這樣河北,河東,隴右三個戰場的部署都確定,而剩下就是對幽州或者說大宋燕山路的進攻了,不過這場大戰就用不著國師親征了,國師接下來最重要的還是內部改革尤其是各地的農業普查,而對燕山路的進攻由新的燕山路制置使韓世忠全權負責,他參加過上次復燕之戰,而且之前也一直在河北駐守,他是最適合這個職位的。
至於張俊則接替劉光世。
職位是永興,延兩路制置副使,正使是折可求,但張俊本身是重新整編的國防軍第六軍都指揮使,他們負責從靈石及離石兩路攻太原。
主要是張俊身份太低,無論過去官職還是家世和劉光世都不是一個級別。
第七二五章 搶皇上啦!
“臣知淮寧府趙子崧參見太后官家!”
“臣江淮荊浙置制轉運使翁彥國參見太后官家。”
……
垂拱殿數十名新到的大臣一邊行禮一邊高喊。
這段時間各地的重要官員依舊在源源不斷趕來,雖然絕大多數都沒有奉楊豐的詔,實際上楊豐給他們發去的命令是各回各家,但他們都有當初趙桓那道要各路勤王的旨意,對楊豐的命令比較疑惑,畢竟這兵荒馬亂又是康王謀逆,又是太上皇皇帝雙雙遇害,又是國師在汴梁殘殺百官,總之這麼混亂的訊息著實令人迷惘,故此特意多跑一趟過來看看。
話說這是他們的忠心。
雖然他們在金軍圍城期間一個過來的沒有,反而金軍一退全來了,但那也……
那也是他們忠心。
“有勞諸卿了,平身!”
被滋潤得越發水嫩的太后緩緩說道。
小皇帝同樣正襟危坐。
趙諶同學虛歲十一,其實已經是個半大少年,理論上再過個三四年就可以娶妻生子,不過親政這種事情就很難說了,比如當年趙禎一直到劉娥死了都二十多歲才親政,但理論上大臣強勢的話,非要逼著太后在皇帝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