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戶守墓。
八年之後,文武王薨。
傳說文武王臨死之前,曾對國師智義道:朕百年後,願為護國大龍,非但崇奉佛法,亦且守護邦家。
法師提醒道:龍雖為神物,但無奈亦是入畜生報業也!
文武王毫不在意道:我厭世間榮華久矣,若粗報為畜,則雅合朕懷矣。
神文王即位後,在東海邊為父親修建願堂感恩寺。
說也神奇,感恩寺建成不久,東海中便有一座小山浮至感恩寺,並繞寺隨波往來。神文王大為驚異,即命日官金春質占卜休咎。
金春質排卦已成,便即奏道:恭喜陛下!聖考今為海龍,鎮護三韓。抑又金公庾信,乃是三十三天之子,今降為我新羅大臣。二聖同德,欲出守城之寶。若陛下行幸過海,必得無價大寶。
神文王信之,乃泛海入山,果有神龍出於水中,獻“萬波息笛”。此笛若要吹動,則天下和平、兵退病癒,是為“二聖”賜給後世新羅國王護國之寶。
鏡頭轉換,按下朝鮮半島,復說大唐國事。
儀鳳三年,春正月辛酉,百官及諸部蠻夷酋長朝參武天后於光順門。
高宗詔曰:自今而後,《道德經》與儒經併為上經,貢舉人皆須兼通。
劉仁軌鎮守洮河,每有奏請,多為李敬玄所壓抑,不得及時上達,由是深自怨憤。因知李敬玄非將帥之才,欲借吐蕃之手除之,於上具表上奏:西邊鎮守,非李敬玄莫可。
李敬玄聞說出京戍邊,大為驚懼,一力固辭。
天子怒道:守邊禦敵,乃是當前最為緊要之事。休說是劉仁軌一力舉薦賢卿,便是須朕前去,朕亦當自往,卿安得固辭!
便即下詔,以李敬玄代劉仁軌為洮河道大總管,兼安撫大使,仍檢校鄯州都督。又命宗室名將李神通之子、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李孝逸,發劍南、山南之兵以赴之。
字幕:李敬玄,亳州譙縣人,谷州長史李孝卿之子。
年輕時博覽群書,精通禮制,後得馬周推薦,進入崇賢館,成為皇太子李治侍讀。
李敬玄生性冷峻,研究學問勤勉,受到許敬宗等讚譽,歷任中書舍人、弘文館學士、右肅機、檢校太子右中護。
永徽年間,候補官員增多,主持選官之人少有稱職者。李敬玄記憶過人,主持選官,每年參選官員萬餘,只要在街上遇到,都能叫出名字。
若官員未被選用前來投訴,也能當場口述其書判中錯誤,毫無差錯。因此時謂:敬玄選官,天下皆贊。
時有杭州官員張惠貪賄應死,參軍徐太玄因張惠母老,便到府衙自首,稱己與張惠一同貪贓,且為主犯。張惠得以免死,徐太玄也被免官,十數年不得升遷。
李敬玄得知此事,非常讚賞,擢其為鄭州司功參軍。徐太玄後來官至秘書少監、申王之師,並因德行高尚,受到時人推崇,李敬玄卻並不居功。
總章二年,李敬玄升任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兼任檢校司列少常伯,成為宰相。遂將司列吏部事務委託給員外郎張仁禕。
李敬玄主掌吏部多年,又與趙郡李氏聯宗,前後三任妻子都出身山東士族,因此在朝中勢力極大。唐高宗對此大為不悅,但未公開批評其過。
儀鳳元年,李敬玄升任中書令,封趙國公。因與劉仁軌同僚時有隙,故逢其每有奏請,李敬玄都持不同意見,從中阻撓,二人因此交惡。
此番劉仁軌便借吐蕃入寇,舉李敬玄為帥,意欲借刀殺人,至少害其兵敗罷職。
由是高宗便上劉仁軌之當,任命李敬玄為洮河道大總管兼鎮撫大使,檢校鄯州都督,率軍抵禦吐蕃。
李敬玄只得奉命赴任,接替劉仁軌為帥,與吐蕃大將論欽陵在青海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