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一集 大眼無敵

帝下詔暴其罪惡,賜高肇自盡,其餘親信黨羽皆不追問。

鏡頭轉換,按下北魏,復說南梁。

北魏朝變之時,梁朝任命尚書令沈約為左光祿大夫,使右光祿大夫王瑩為尚書令。沈約文章名高一時,然而貪求榮華,掌權十多年,對皇帝唯唯喏喏,只會順從。

南梁天監十年,尚書左僕射張稷侍宴於東壽殿,自謂功大,怨氣露於言表。

梁武帝道:你兄殺郡守,弟殺其君,卿何誇耀哉?

張稷答道:我為陛下效力,亦有微勞。東昏侯殘暴肆虐,義師皆討,何況我耶?

武帝捋其鬍鬚道:張公此言,實令人懼也!

張稷懼恨,於是請求外放,武帝任其為青、冀二州刺史。

王珍國因罷梁、秦二州刺史還京,亦於酒後啟奏武帝:臣前入梁山,痛哭不已。

武帝吃驚道:何耶?卿若哭東昏侯則晚,若是哭我,孤且未死!

王珍國急離坐拜謝,自此即被疏遠。

時有琅邪民王萬壽殺東莞、琅邪二郡太守劉晰,佔據朐山,召魏軍來伐梁國。

魏徐州刺史盧昶遣郯城戍副張天惠、琅邪戍主傅文驥相繼赴朐山,梁青、冀二州刺史張稷遣兵拒之,屢戰不勝。

梁武帝詔命振遠將軍馬仙擊之,魏又遣假安將軍蕭寶寅、假平東將軍天水趙遐將兵據朐山,受盧昶節度。馬仙兵圍朐山,使張稷督糧饋運,梁帝數次發兵助之。

魏將盧昶上表請益兵六千,米十萬石。魏主以兵四千給之,復詔命揚州刺史李崇等治兵壽陽,以分朐山之勢。

朐山城中糧樵俱竭,傅文驥遂以城降,盧昶引兵先遁,諸軍相繼潰敗。

時逢大雪,軍士凍死者三分之二,梁將馬仙乘勢追擊,大破魏軍。二百里間殭屍相屬,魏兵得免者不過什之一二,梁軍收其糧畜器械不可勝數。

盧昶僅得單騎而走,盡棄其節傳、儀衛,得進郯城,借守將趙遐符節以為軍威。

魏主聞報大怒,遂命黃門侍郎甄琛馳馬郯城,緝鎖盧昶,窮其敗狀,及趙遐皆被免官。此次南征遂告大敗,諸路軍馬唯蕭寶寅全軍而歸。

鬱州鄰近北魏邊境,朐山之亂時,州人多與北魏暗中勾結。被馬仙平定朐山叛亂之後,鬱州之民皆不自安,恐被南梁朝廷清算後賬。

青、冀二州刺史張稷政令鬆弛,以致僚屬多侵奪百姓。鬱州民徐道角等人夜襲州城,誅殺刺史張稷,傳其首級至洛陽,請求舉州城降魏。

魏宣武帝不勝之喜,即遣南兗州刺史樊魯率兵趕赴鬱州。

此時北魏饑荒,侍中游肇進諫:朐山靠海,地勢低溼難居,鬱州更在海中,得其無用。梁朝謂之要衝,則為我閒遠之地,遠襲不利。方今饑荒流行,煩旅費糧,有損無益。

宣武帝不聽,又遣平西將軍奚康生率兵迎戰梁軍。

奚康生未出,梁朝北兗州刺史康絢已使司馬霍奉伯出兵,討平鬱州之亂。

天監十二年,沈約病死,終年七十三歲。朝廷詔贈本官,諡號為隱。

字幕:沈約,字休文,吳興郡武康縣人,出身門閥士族,初與梁武帝交好。祖父沈林子,乃劉宋徵虜將軍,父沈璞曾任宋淮南太守,於元嘉末年被誅。

沈約左眼有重瞳,腰間有紫痣,故曰聰明過人,乃文曲星之相。

其父死後沈約尚幼,為免遭迫害而東躲西藏,時逢大赦,才免於流亡。母親憂其勞累成疾,常減少燈油熄滅燈火,使其早睡。

然而沈約則白天讀書,夜間默誦,終於博覽群書,文如錦繡。沈約初任奉朝請,濟陽蔡興宗任郢州刺史時,引沈約為安西外兵參軍,兼記室。

蔡興宗常對諸子說:沈記室操行可為人師表,爾等當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