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6部分

,對彭城宋代金銀器窖藏的評價。

在這批稀世珍寶中,金銀器上的銘記落款,成為研究宋代工商業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特別是裡面的一件象紐蓮蓋溜肩銀執壺,這個銀器代表了宋代製造業的最高水平,可以入選中國考古精品文物,以後將是彭城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在這批一千五百多件金銀器中,現在可辨別器物上有銘記的共有近850件,佔這批金銀器的七成,這在宋代窖藏中極為罕見。

銘文中,“羅祖一郎”、“汪家造十分”、“寺街陳家”等製造工匠、製造商家、製造地的名款,只出現在某一種或某一套器具上,表明當時的分工已經很細,一個作坊只打造一種或少數幾種金銀物品。

更為重要的是,很多金銀器上都標明瞭成色和重量,如“袁家十分”、“注子一付重叄拾壹兩”等,可見古時人們對質量的追求與現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些銘文透過鏨刻、壓印、刻劃等方式留在器物上,無不體現出持有者的尊貴和珍視。

在彭城金銀器中,除了金簪、金釵兩類首飾外,其餘的器物都是容器和各種餐具。

有碗、盤、盞、壺、瓶等15類,有三成以上的金銀器,有生動的紋樣作為裝飾,這說明宋代金銀器在民間已大量使用,裝飾已經變得世俗化,已經不在裝飾上多加註意。

在製作工藝上,彭城金銀器雖然多為私人作坊和個體金銀匠人制造,但做工卻很精細,宋代金銀器製造的各種技術在彭城金銀器中幾乎都有體現。

另外,出土的這批金銀器中,多件物品上鏨刻有帶“官”字的銘文,這些器物造型複雜,工藝精湛,應該是官府作坊的產品。

這在宋代金銀器的製造已經非常先進,彭城作為先民早期活動的核心區域,出現如此眾多精美的金銀器也在情理之中。(未完待續。。)

第五百四十二章再次佈局

此時電視上的解說員,指著一件小型銀器說:“彭城博物館正在和魔都的一家單位合作攻關金銀器的保護,如果科研成功,將為子孫後代留住這批藝術品。”

順著她手指的方向,一隻銀盞一半暴露在空氣中,另一半被薄薄的化學物質覆蓋。

“保護文物還是要透過加強文物的利用來保護,儘管現在還沒有多少人前來參觀,但博物館正在和彭城的景區加強整合,以期吸引更多的旅遊者。”最後說話的是彭城市的那位副市長。

彭城因有金銀器窖藏而蜚聲海內外,但普通老百姓對館藏文物不感興趣。

博物館從開放以來,並沒有多少人前來,現在擺在博物館面前的問題是如何把這批“國寶”級文物保護好。

彭城金銀器被發現的時候,就因長期浸泡而鏽蝕嚴重,除了金器文物儲存基本完好外,多數銀器表面被一層灰褐略帶紫色的鏽蝕物覆蓋,質地也因此變得薄而脆。

近些年來,彭城已經將先前那批金銀器,送到魔都市考古研究所進行保護修復,經過精心清洗和保護,這批金銀器恢復了往日的光澤。

為了延緩金銀器的衰老,博物館的燈光特別黯淡,而且燈管都不配備鎮流器,一個月就得換一次燈管。

看著博物館中那些金銀器,在燈光下好像顯得更加耀眼。

“韓哥,我那批銅錢。還有手裡的那塊門匾,跟那個是一批的吧?”石磊瞪著電視,有點不敢置信。

“應該是一批的。”韓孔雀的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既然這批金銀器已經完全出土了,韓哥對這個還有興趣嗎?”石磊其實想說,那件董家的門匾你還要嗎?

現在就算他再遲鈍,也知道他手裡的那塊門匾,肯定是個大麻煩。

韓孔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