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5部分

“距離那條巨蟒不遠處,應該還有點發現,當時只是看到了化石,並沒有認出是什麼。”韓孔雀再次指出了一處地方,那邊卻是有化石,不過,化石可不是動物,韓孔雀也只能感知到那邊不同尋常,但是什麼,他還真是感知不出來。

“好的,那麼我就下一個挖掘地點就在這邊。”曹美麗笑嘻嘻的看著韓孔雀,他還真知道那是一條泰坦巨蟒。

想到這裡,曹美麗興奮起來,要知道泰坦巨蟒生活的地方,肯定有鱷魚,或者是巨龜。

而要說形成化石,最容易的還是巨龜,所以只要有泰坦巨蟒化石被發現的地方,差不多就有巨龜化石留存。

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蹟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是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

在隨後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未完待續。)

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海洋巨蠍

古代的生物,有時候不止是他們的身體,甚至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蹟就稱為化石。

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歷的變化,可以看到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等等。

比如恐龍,能夠形成化石的部分,就是身體中,擁有堅硬部分,如殼、骨、牙或木質組織,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下夠變成化石。

而龜類,整個外殼都是堅硬的,所以相比蛇類、恐龍,它們更加容易變成化石儲存下來。

所以曹美麗不是盲目的高興,而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推斷,比如2004年至2007年間,考古學家在挖掘哥倫比亞東北部一座露天煤礦(此處也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化石遺址)時,在相鄰的兩個地方找到了泰坦蟒和crocodilyform鱷的化石。

這兩種爬行動物都分佈於距今6000萬年前的南美洲,該化石遺址是讓人們對當前生態系統的開端,有了初步瞭解的發現之一。

發現泰坦蟒和crocodilyform鱷比鄰而居的證據說明,如今蛇與鱷後代的交鋒行為,也進一步體現了這兩種爬行動物之間的天敵關係。

例如,亞馬遜流域的現代水蟒(包括當前世界最大蛇類頭銜保持者綠巨蟒)常常以鱷魚家族的現存成員為食,如凱門鱷。

在蠻荒的遠古時代,動物的體型都異常巨大,因為那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如果沒有堅硬的外殼。鋒利的牙齒和利爪,以及巨大無比的體型,很難在那個殘酷的生存環境中擁有立足之地,因此也就誕生了相當一批異常兇猛強悍的史前巨獸。

目前,綠水蚺是世界上最重的蛇類,但體重也不過250公斤。

蛇是一種冷血動物。其體形大小受外界溫度影響很大,遠古巨蛇體形如此之大說明,南美洲赤道地區在5500萬年前可能比現在更熱。

具推測,6000萬年前,南美洲赤道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可能達到約32。8攝氏度,而如果北面中部也有泰坦巨蟒生存,只能說明,曾經的北美。也有可能達到三十多攝氏度的溫度。

其實這一點從其他地方也有所證明,比如中國的北部東三省地區,在遠古恐龍存在的時代,那裡溫度就很高,最起碼比現在高很多,有可能存在雨林、沼澤等熱帶景觀。

所以在美國北部,發現只能生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