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8部分

錘頭上加上很多銳利尖刺,就變成了奇門兵器鐵蒺藜骨朵。這種罕見的外八門武器需要力量很大者方能使用,因而在軍中並不常見。相傳,歷史上以鐵蒺藜骨朵作為武器的名人就只有三國時期武陵郡的少數民族首領(即三國演義中的五溪番王)沙摩柯了。

登上城樓的蒙古士卒緊緊跟隨著燕臺合宗,意圖守住這個來之不易的缺口,使後續的援軍能夠從這裡攀登上來。

守城的宋軍自然知道,如果不盡快將敵人趕下去,後果不堪設想。作為防守這一段城牆的最高將領,魏國虎怒喝一聲,手挺長槍,直取燕宗,兩人剎那間便在城牆邊纏鬥在一起。儘管燕臺合宗招式沉猛,但魏國虎也不是吃素的,手中長槍靈巧地上下揮動,一時之間倒也將燕臺合宗阻擋下來。

約莫過了七、八分鐘,當最先攀上城樓的三十名蒙古士兵全部陣亡後,從缺口處又陸續爬上來一百多名蒙古士卒,有了這一百多名蒙古士兵的加入,缺口前面的宋軍立即陷入苦戰之中。

魏國虎見狀,心下大急,加上本來就比燕臺合宗的武藝稍遜一籌,情急之下槍法一亂,露出幾許破綻,被經驗豐富的對手抓住機會,一招“橫掃千軍”砸在了魏國虎掌中的長槍上。

碰撞之下,頓時將魏國虎震得氣血翻騰,雙手連至雙肩一併發麻,一口鮮血隨即噴出。燕臺合宗得理不饒人,反手又是一招“白蛇上身”,只聽得藜骨朵帶著呼嘯般的風聲,惡狠狠地橫劈過來。此時,魏國虎已經無力還招,周圍的將士也根本分不出身來相救,即便有此心,也無此能力可以從燕臺合宗的兵刃下救出自己的營指揮使。

就在這一瞬間,魏國虎動了。

出乎燕臺合宗的意料,魏國虎並沒有做出任何形式的抵抗,而是突然棄掉手中的長槍,隻身撲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下抱住了對手,並用力衝向城頭的缺口處。這處缺口早已被亂石磨平,猝不及防之下,兩人一起掉下了城樓。

從魏國虎棄槍到掉下城樓,這一連竄的動作只在電光火石之間。

突如其來的變化讓雙方將士都愣了一下。

首先反應過來的是宋軍的都頭,只聽其大喝一聲:“兄弟們,為指揮使大人報仇。”魏國虎的英勇舉動一下感染了在場的所有宋軍將士,人人用力,奮不顧身地又和蒙軍士兵搏鬥起來。

就在這當口,雖然攀上來的蒙軍士兵越來越多,但黑炭團的二百名將士在王福將軍的率領下及時趕到。作為襄陽軍區最為精銳的部隊,黑炭團的戰鬥力自是非同小可,加上人數又佔優勢,三下五除二,很快便將登上城樓的蒙古士兵趕了下去或者屠殺殆盡。

二二八營的這一眾將士隨即來到城樓邊往下看去,只見距離城牆二十多米處,燕臺合宗正扛著魏國虎向掠陣的蒙古大軍走去。

“魏將軍還活著?”

樊城外圍的城牆並不是很高,加上城牆底部又有不少蒙古士兵的屍體,魏國虎和燕臺合宗掉下去時恰好砸在了其中的一具屍體上,使得兩人並無生命危險,只是暫時昏迷過去。身體強悍的燕臺合宗被蒙古士兵叫醒後,一看身邊的魏國虎也還有一口氣在,便將其扛在身上,往後退去。

燕臺合宗外邊粗魯,但心眼卻是不少,雖然攻城失敗,但抓住了宋軍一員將領,而且是攻打樊城以來活捉的唯一一名敵軍將領,也算是可以交待了。

不過,宋軍也無法判斷魏國虎的生死,更不要說下去救援了。

雙目緊盯著前方,第十七廂副指揮使王福道:“不管魏指揮使是死是活,他都是我十七廂的英雄,是我襄陽軍的英雄,也是我大宋軍隊的英雄。”說完,對著魏國虎的方向,王福鄭重地敬了一個軍禮。

黑炭團的二百將士雖然心高氣傲,一向看不起其他兄弟部隊的將士,但也為魏國虎的英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