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布雷希特大公,將計劃告知了大公,並且用詞謙恭的請求大公的支援。只要奧地利攝政王點了頭,整個計劃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很快施利芬就收到了阿爾布雷希特大公的回信,信中同意了施利芬的計劃,並表示將會堅定的支援這次改革。另外大公殿下還修書一封寄給了腓特烈三世,用真誠的語句盛讚了普魯士國王為建立一個真正統一的德意志帝國所作出的努力和讓步。
有了奧地利的態度就一切都好辦了。施利芬很快給巴伐利亞總參謀長傳達普魯士和奧地利兩家的態度,並且希望巴伐利亞從大局出發對這次改革予以支援。
而卡普里維則在議會開始推動修憲的準備工作,並且準備將財政、外交、鐵路等等問題一併解決。
議會對這種好事當然持支援態度,無論是哪個階層都對這種既不會影響到自身利益,又能加強自身權利,而且還不用多花一分錢的政策大為歡迎。
而且在各方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帝國政府的報紙開始鼓吹權利集中的好處,普魯士的報紙開始宣揚普魯士做出了多大的讓步,奧地利的報紙開始稱讚攝政王的貢獻。
但是巴伐利亞人卻表示沉默。
巴伐利亞人一直對強硬蠻橫的普魯士沒什麼好感。雖然前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對於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十分支援,因此在普奧戰爭中巴伐利亞軍隊雖然站在了奧地利一方,但是打起仗來卻相當划水。
在德意志帝國建立時,路德維希二世也寫信請求威廉一世成為皇帝,當然這裡面俾斯麥和路德維希二世的私下交易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但是這並不能阻止巴伐利亞人不給普魯士人好臉色看。
德意志各邦國都是軍事起家,統治階級各個都是軍功貴族,現在要剝奪自己的軍隊,作為原來的德意志邦聯僅次於普魯士和奧地利的強大邦國,現在要淪落到喪失軍權的地步了,這讓巴伐利亞人十分惱火。
但是普魯士和奧地利也將自己的軍隊交出去了,整個德國現在都是一片讚譽,巴伐利亞當然不能明著反對,那麼他們只能一句話不說,用沉默來抗議。
當然,沉默不能解決問題,以前還有個維也納,現在沒有人能幫著巴伐利亞從中說情,居中周旋了。在巴伐利亞不給出明確回答,用無聲的抗議來回應的時候,施利芬開始用強硬的態度來表示自己的決心了。
普魯士的滿員師開始提升戰備等級,並且開始向南調動。作為回應,巴伐利亞的也同樣提高了戰備等級,並且開始補充兩個常備師兵員,使其達到滿員狀態。
眼看就有可能會爆發內戰,各邦國的王公貴族們一方面頻繁穿梭在柏林和慕尼黑的宮廷之間,勸說雙方保持克制,另一方面開始紛紛站隊。
當年在普奧戰爭中站在奧地利一方並且表現最為堅定,作戰最為勇猛的薩克森王國也許是看到奧地利人已經從了,又或者是擔心普魯士人翻舊賬,率先表態支援軍制改革。
有了薩克森王國做表率,其他邦國紛紛表示支援總參謀部的計劃。
見到沒有任何人支援自己的巴伐利亞正在騎虎難下的時候,路特波德收到了一封來自阿爾布雷希特大公的信。
信中大公稱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奧地利是站在德意志的一方而非普魯士的一方,希望巴伐利亞也能為統一的德意志做出讓步。
這封信終於改變了路特波德攝政王的態度,終於能用相對平和的態度來和普魯士坐下來談了。
在約亨的建議下,柏林也做出了一定的讓步,最後雙方達成了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