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三年十二月二十八,上完最後一個朝會,長安各官府除了值守人員,其餘官員皆休沐十日歡度春節。
李侃下朝之後來到紫宸殿,召集了幾位宰相議事。
從五年前開始,這是每年休沐之前的例會,主要是各部的年終總結。
戶部尚書孫偓率先開口:“起奏陛下,截止十月,我朝共有六百五十七萬戶,人口兩千六百二十餘萬, 稅收四千一百萬緡,其中鹽利達一千二百萬,谷七百三十七萬斛。”
“相比去年,人口增加一百一十餘萬,稅收增加四百餘萬緡,其中鹽利增加一百五十餘萬,比重下降,因為旱災,糧食減少三百餘萬斛!”
“這個月下了幾場大雪,想必明年是個好年成!”
“今年全年支出約三千二百餘萬緡,其中軍費開支兩千一百餘萬緡,運河疏浚支出七百餘萬緡”
李侃翻著手中的匯總冊子,眉頭微微皺起,“軍費開支還是有些太高了,明年朕打算裁軍十萬!”
兵部尚書楊行密面露驚訝,“陛下,眼下四處用兵,已經有些捉襟見肘,要裁軍至少等各地平定之後。”
李侃擺擺手,“兵貴精不在多,除了北方和西南,中原與沿海各省皆安定多年,朕打算先裁撤地方軍。”
“東都、北都、鳳翔、河中、江陵、興元、興德七府設兩個師,各省省府駐軍減少至一個師,上州城防營設一營,中州設三都,下州設一都兵馬。”
楊行密輕輕點頭,“陛下,裁撤地方軍是個不錯的選擇,不會影響軍隊戰力,可一下裁軍十萬人,該如何安置?”
李侃沉思片刻,緩緩開口:“從東南和中原各省抽調兩個師駐守新羅,讓王彥章返回鴨淥府。”
“其餘士兵,根據具體情況,各省、州、縣衙門接收一部分,或進入邊軍輜重部隊,將民夫解脫出來。”
“願歸鄉者可賜田,被裁者根據從軍年限給三月至三年軍餉做補償!”
孫偓聽到這句話,臉色微微一變,小心翼翼地斟酌著用詞:“陛下,這般算來,不但沒有節省下軍費開支,反而還要額外支出數百萬緡,這對於朝廷財政而言,可是一個不小的壓力啊。”
李侃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說道:“雖說當下給予了這些被裁士卒一定的補償,但日後他們不再領取軍餉,這不就省下一大筆費用了?”
“將裁撤下來計程車兵編入邊軍輜重部隊,既能增強邊防力量,又能把原本從事運輸等雜務的百姓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去開墾荒地。”
“隨著耕地面積的擴大,將來的糧食產量必然會逐步提升,國家的根基也就愈發穩固。”
楊行密連連點頭稱讚:“陛下英明神武,此計實在精妙絕倫,堪稱高瞻遠矚之舉啊!”
鄭凝績也笑著附和道:“陛下此舉乃一舉多得!”
李侃露出會心的笑容,隨手拿起一本摺子,仔細翻閱起來。
片刻之後,他放下摺子,開口詢問有關工部的相關事務。
待陸扆回答完畢,他又依次詢問禮部、吏部和刑部的事情,逐一瞭解各部門的工作進展及存在的問題。
鄭凝績剛剛回答完畢,殿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緊接便聽到黃內侍那略顯尖銳的嗓音:“陛下,八百里加急!隴右大捷!”
這突如其來的喜訊如同一聲驚雷,瞬間在屋中炸響。
殿內的幾位宰相聞聽此言,皆是渾身一震,臉上不約而同地浮現出驚喜之色。
黃內侍一路小跑而來,額頭上已滲出些許汗珠,他不敢有絲毫懈怠,徑直來到李侃身前,微微躬身,雙手將一份塘報呈到李侃面前,態度恭恭敬敬。
李侃不緊不慢地伸出手,從黃內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