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宮內的下人們。
* * *
自從從望月樓回來後,岑思卿便對兩件事充滿了不解與好奇。
第一件事,是蕭楚曦主動提出要助他一臂之力。儘管,岑思卿也一直有意藉助蕭家的勢力,以在朝堂上有所依仗。然而,正當他還未詳細計劃此事之際,出乎他意料地,蕭楚曦竟然主動提出這個要求。
這讓岑思卿感到一絲意外,但同時,他也覺得這其中似乎有一些蹊蹺之處。
而第二件事,便是蕭楚曦隨身的玉簫上的名字。岑思卿清楚,此人分明才是這玉簫的真正主人。但若真如此,岑思卿不明白,這玉簫為何會在蕭楚曦的手中?他與蕭楚曦又是何關係呢?
昨日,衛凌峰剛剛結束禁閉,岑思卿便指示他徹查這個名字。
不過一日的功夫,衛凌峰便將探尋到的所有資訊,全部如實稟告。岑思卿這才終於得知,施炁到底是何方神聖。
施炁,蕭明忠將軍的副將,亦是他摯友的兒子。施家家道中落後,將稚子施炁託付給了蕭家。於是,施炁四歲便入了蕭府,成為了蕭明忠的養子。
蕭明忠原以為,施炁可以與蕭家二子——蕭博衍和蕭自清做伴,但當時二子實在年幼,不過還只是剛學走路的幼兒。所以,施炁與自己年紀相仿的蕭家長女蕭楚曦,自然走得更近一些。
施炁自幼與蕭楚曦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蕭明忠也有意培養他,從小親自教他習武和軍法。施炁似乎也比蕭家的二位公子更有武將的天賦,年紀不過十七,便已成為蕭明忠的副將,立下了赫赫戰功,年少有為,成為了人們口口相傳的少年白騎將軍。
然而,凌淵河戰役卻是施炁的最後一戰。
那年,蕭明忠因東北部的戰事,而無法前往凌淵河的邊境。而此時,二皇子卻突然執意要上戰場,施炁只好辭別蕭明忠,單身遠赴凌淵河,成為了二皇子的副將。然而,歷經一年苦戰,凌淵河之役仍以失敗告終,而二皇子也在戰役中失蹤。
皇帝大為震怒。為了警示蕭家,也為了宣洩憤怒,皇帝下令處死了與二皇子一起出戰的副將施炁。更甚至御筆硃批,施炁的屍骨不允許隨軍回瑞京,只得就地草草埋葬。
好在,蕭明忠及時趕回,再次披甲出戰,終於讓凌淵河一戰扭轉敗局。施炁的屍骨,也才得以被允許尋回。
但凌淵河附近潮溼又戰亂不斷,即便是得到了皇帝的首肯,施炁的屍骨也已腐蝕殆盡。最終,也只尋回了施炁一部分的屍骨,蕭家人只得為他立了一個衣冠冢,將其牌位供入了蕭家祠堂,以此寬慰失親之痛。
岑思卿聆聽著施炁的身世,逐漸明白,原來一直以來,六皇子都並非是他真正的競爭對手,他和自己一樣,都只是被蕭楚曦忽視的人。
真正令他感到棘手的,應該是這位已逝的施炁。
岑思卿心中暗自思索著,他不知如何才能擊敗這個早已不存在的人,亦不知如何才能抹去,這一顆長在蕭楚曦心頭的硃砂痣。
* * *
雍德宮內。
三皇子神秘兮兮的將所有殿門緊閉,然後,他從懷中拿出了皇后私下藏起來的東西,嘴角不禁上揚。
那被他緊緊捏在手中的東西,正是他重要的籌碼。雖然,三皇子剛見到此物之時,也覺得詫異。這東西分明眼熟,卻又一時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
終於,三皇子一拍腦袋,想起了這物的來處。那一刻,他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三皇子雖想不明白,皇后為何要將此物藏在自己殿內。但他知道,既然是皇后有心收起的東西,那必定是有其意義和作用的。
這意外得到的籌碼,讓三皇子情不自禁地發出了得意的大笑。他不禁感到,自己終於又佔據了上風。
此時,三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