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力程度最高的國家,也能憑藉一點運氣和一些進步的改革在短短几年內實現轉變。獅子山的經濟擴張並未使其與日本或越南形成競爭關係,至少從目前來看還未出現競爭跡象,但此刻,對飽經戰亂折磨的獅子山國民而言,免遭戰爭和飢餓的生活也許已經足夠了。

重建巴格達

隨著2003年3月20日“戰斧式巡航導彈”的爆炸聲響徹巴格達寂靜的清晨,伊拉克對美戰爭全面打響。在隨後幾周的時間裡,在成千上萬噸炸藥的猛烈轟炸下,常規戰爭很快就宣告結束。由於伊拉克大部分基礎設施已遭破壞,美國各機構計劃開展大規模的戰後重建。美軍強行駐紮伊拉克,承諾幫助重建並對付仍然存在的零星抵抗。專家們認為,日本為伊拉克如何實現戰後經濟復甦提供了參考。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日本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但如我們所知,在經濟繁榮的帶動下,日本很快就成為一個運轉良好的*國家。很多人由此認為,假以時日伊拉克也能做到這一點。

然而,顯然這並未在伊拉克成為現實。哪裡出錯了?當我們近距離觀察時,日本與伊拉克的類比就站不住腳了。儘管戰爭給伊拉克造成的物質損失較日本更輕——與廣島相比,美軍對巴格達的轟炸只相當於戳破了手指頭,但戰爭帶來的政治變化和社會創傷較日本的情況嚴重得多。在與之前發生的衝突進行對比時,伊拉克的遭遇實際上與非洲國家的內戰(如查德內戰)更為相似,而不像社會和諧的日本遭遇的物質損失。與20世紀40年代的日本不同,伊拉克的現代史是一部充斥著種族和宗教團體間暴力衝突的歷史——北方的庫爾德人、中部的*遜尼派、南部各省的什葉派,另外還有其他一些規模更小的組織。與越南和日本相比,伊拉克人缺乏能夠實現戰後民族團結的國家認同感。要彌合種族和宗教鴻溝,就必須進行社會關係、文化和政府機構方面的改革,而且實現上述改革比修補遭炸燬的道路更為困難。

因此,在戰後的伊拉克實現和平,意味著要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也許情況並不會比獅子山2002年內戰結束時殘酷的社會現實更糟。但畢竟伊拉克不是獅子山。

在伊拉克重建中存在著與獅子山不同的重要之處。一方面,伊拉克發生的戰爭從未真正結束。在日本經歷兩次極為恐怖的核攻擊後,日本裕仁天皇正式宣佈投降,並號召民眾與美國佔領軍進行全面合作。日本士兵恭敬順從地交出武器,迴歸普通人的生活(儘管獅子山叛軍也被迫將武器交給英國盟軍)。隨後,美國將裕仁天皇——此前是遭盟軍鄙視的敵國首腦——以及大部分戰時將軍吸納進佔領體制中。透過新憲法對原有日本政府機構進行了改革,而不是將其徹底剷除。事實證明,較之簡單地從根基處摧毀整個政府體系,上述做法更為有效,因為從零開始重建國家政治機器異常艱難。

除少數罪大惡極的戰爭犯外,戰勝國在德國和義大利實施的戰後政策,與在日本實施的各項政策並無根本性差別。在上述三國戰後重建的過程中,美國佔領軍基本上保留了之前用於維繫可怕的軸心國戰爭機器的現有政治和經濟基礎設施,並使其開展和平建設方面的工作,如製造汽車而不是生產坦克和大炮。大規模政治清洗並非向和平轉變的一部分。明確的和解也被列入戰後獅子山的政治議程中。作為和平解決的組成部分,革命聯合陣線成為一個登記在冊的合法政黨,儘管在戰後*選舉中他們並未贏得過議會席位。對平民百姓嚴刑拷打的殘酷手段在選舉中並不管用。

薩達姆·侯賽因統治下的兩大關鍵性治理機構是他掌管的軍隊和由他控制的復興黨,該黨共有150萬名黨員。與蘇聯的情況相同,成為復興黨黨員一直是在社會生活的若干領域佔據領導地位的先決條件,包括大學教授,甚至是醫院的醫生,但2003年5月之後,復興黨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