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性的治國之路。
其實女皇陛下心裡清楚,她在位的時間不會太久,她的丈夫和安魯家族不會讓事情一拖再拖,所以她的治國之路必須具有極強的時效性,而國家的當務之急,也必須是從根本上擺脫窮兵默武的戰爭心態,以恢復生產、恢復社會經濟、恢復人民生活為第一要務。
就這一點,阿萊尼斯在最初一段時間還無法完全接受民本思想,因為民本思想是自由化思潮的直接產物之一,由民本思想衍生出的施政方針與封建君主的專制統治存在立足點上的本質衝突,但在泰坦帝國現有的特殊的政治局勢下,帝國女皇很輕易地拋開了個人成見,也拋開了正在拋開她的貴族特權階層,她只有一個心思,就是把一個穩定繁榮、內韌外強的超級大國完完整整地交給她的丈夫!這樣一來,作為末代皇帝的她和她所隸屬的莫瑞塞特王朝也能在歷史的最後一刻保有一個好名聲。
女皇陛下能夠想到這一點,帝國的特權等級同樣也能理解末代皇帝希冀體面下臺的這種心理,既然有人逢迎,那麼必然有人跑來拆臺!就在阿萊尼斯捲起袖子打算大幹一場的時候,特權等級中那些不滿朝政的貴族集體終於站了出來,他們苛刻地指責女皇陛下的政策,還就國家給地方貴族的賠償一事大做文章,隱有繼承和發揚“搶錢運動”的勢頭。
在說明這件事之前,我們應該也必須要了解一下泰坦帝國在第二次衛國戰爭中確切的人員財產損失數字——之所以等到現在才談到這項極為重要的資料,是因為最高軍部統計戰爭損失的報告也只是新鮮出爐。
泰坦帝國第二次衛國戰爭,始於教歷801年7月23日。即西爾布特先行者之役;終於802年8月28日——法荷利威四國聯軍在索卡拉奇亞城下向泰坦近衛軍獻城投降。
首先我們要說,歷時一年又一個月地泰坦帝國第二次衛國戰爭是已知的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參戰國最多、範圍最廣、投入兵力最盛、戰爭損失最慘重的一次世界大戰,西大陸最主要地君主國都以自己的方式參與了這場戰爭!
除去始終保持進攻勢頭地德意斯和遠在天邊的俄列聯合王國。與泰坦進行爭霸的四個國家都以慘敗收場,而作為戰爭勝利的一方。泰坦同樣被摧殘得千瘡百孔,這個大帝國只是在戰後謀得了一些好處,它的國際地位並沒有因為勝利而上升為大陸霸主,反而在削弱了自身和敵對國地同時,成就了德意斯的復興和俄列的進一步強大。
我們知道。這種狀況促使西大陸的政治地勢第一次向北方發生遷移,南部國家與北部國家的力量對比第一次出現偏失,最終必然導致新的國家格局和新的爭霸戰爭。
其次,在歷時一年的堅苦卓絕的戰鬥中,泰坦帝國三個方向上的十一個省份不同程度地捲入了這場保家衛國地戰爭,其中,西方三省、南方一省、北方兩省,這六個省份在戰爭中生靈塗炭,軍事重鎮多半變作廢墟,城市鄉村多半化為烏有。人員財產損失不計其數,根本沒有確切的數字可以掌握!
在近衛軍最高軍部,長長的傷亡名單若是一字擺開地話可以從都林一直排到維耶羅那。這些統計數字表明,大約有十七萬八千餘名近衛軍官兵在戰爭中陣亡,傷者更是達到十九萬之眾。
——………………—………………—………………………………——………—………—………—………—………—………—
在這其中,西方集團軍群北部防線傑布靈方面軍全軍盡沒、北方集團軍群布倫要塞守軍被撤消了建制、南方集團軍群第五戰區駐軍打光了所有的現役作戰人員。要靠預備役部隊和學生兵才能勉強保有番號;除此之外,貴族私兵和各種民間抵抗武裝的人員損耗也高達七萬餘人總的來說,第二次衛國戰爭把泰坦帝國四分之一地青壯年一掃而空。
最後,人民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