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景曜四年臘月十七,陳封率大軍兵進漫天寨。
他已召回嘉陵水右岸長林衛五千兵馬,並程備襲取朝天鎮一千人馬,全軍大約一萬六千餘人。與徐慷會合後,漫天寨鄭軍便有四萬餘眾。
朝天鎮在手中,後方沒了威脅,徐慷已命田密與黎野合兵駐守漫天寨山口,仍是黎野為主將。
此時蜀軍已棄守昭化,全軍兩萬餘人馬退到綿谷城中,卻也在鄭軍四面包圍之中。如今蜀軍北有漫天寨四萬餘鄭軍;東有難江、望喜、葭萌兩萬鄭軍,擋住巴州、閬州去路;西有白水、方維、清川、黃沙兩萬鄭軍,擋住文州、龍州去路;南面雖只有劍閣三千餘鄭軍,但劍閣天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三千兵馬便如三十萬大軍一般,擋住退回劍州去路。蜀軍無路可去,只能困守孤城。
接連數日只睡一、兩個時辰,陳封早已疲累睏乏,進入漫天寨後,他未召集眾將會議,只在中軍簽押房喚程備、裴緒、徐慷幾人商議。
黃土地面上放了兩個銅盆,盆中火炭燃得正旺。四人不分主從,圍炭盆而坐。
陳封斜倚在椅上,懶懶道:“你們都說說,綿谷該如何打。”說罷微闔雙眼,養起神來。
程備雙手向火,道:“近些時日都司著實疲累了,我等便先隨意說說,只當閒談就是,不必顧忌。都司只聽著便是。”
天雖冷,屋內還未暖上來,裴緒卻不肯失了儀態,端坐椅上,神情肅穆道:“陳都司勞心王事,有武侯之風,我是見識了。但我是門外漢,如何敢說戰事?還是你二位說罷。我也只聽著學習便是。”
程備笑道:“裴中書到軍中已有一年,想來學有所成,豈可還自稱門外漢?我等正想聽裴中書高見,中書莫要自謙。”
裴緒道:“我本想藏拙,無患卻不肯放過我。我若再不肯說,只怕陳都司到聖上面前告我一狀,說我不肯潛心學習戰事,違了聖上旨意。也罷,我便獻醜了,諸位莫要笑我淺薄才是。”
程備已是笑了出來,道:“裴桑鼎中樞重臣,哪個敢笑桑鼎淺薄?我等恭聽桑鼎高見。”
裴緒收了笑意,肅然道:“目下綿谷已在我圍中,且糧草不足,最好的法子自然是圍而不攻。待他糧盡之時,自然不攻自破。但如此一來,勢必遷延時日,若是夏侯蹇搜刮城中百姓存糧,只怕堅守數月也未可知。都司卻已在聖上面前立下軍令狀,限期一年破蜀。如今距一年之期已不足三月,若當真被夏侯蹇拖延兩月,都司便難以向朝廷覆命了。若朝中當真有人不顧都司大功,執意換了都司,只怕伐蜀大業又生波折。是以裴緒以為,綿谷還當攻之。綿谷是大城,城堅池深,夏侯蹇在此屯兵數年,想必早備好守城之物,但蜀軍缺糧,劍閣、朝天、漫天又接連失守,軍心必已散亂,也未必便難攻。我軍若圍而攻之,或可有望速勝。然兵法有云:圍師遺闕。我若只圍他東南北三面,留下西路與他走,蜀軍未必便願死守孤城。都司再在西路上伏下重兵,全殲蜀軍亦非難事。若如此,綿谷可定,方不誤都司伐蜀期限。”
程備道:“桑鼎在軍中這一年,果然大有進益了,這番謀劃已有大將之風。桑鼎若轉武職,只怕便是我大鄭又一位蓋世名將,日後出將入相,不可限量。”頓了一頓,程備話音一轉,又道:“然夏侯蹇卻不知都司伐蜀期限,死守孤城於他並無好處。蜀國已無大軍可調,縱有,也難以突破劍閣雄關,來援利州。夏侯蹇軍中無糧,守百日與守十日並無差異,終究是要尋路突圍,若要突圍,他必然趁糧未盡之時,尚能收束軍心,齊心突圍。若待糧盡之後,他縱想突圍,只怕兵將也不肯聽他號令了。”
徐慷道:“無患所言極是。裴中書,守小城易,守大城難。若是城小,城中百姓少,再不缺糧,守上數年也非難事。但綿谷乃是大城,原本城中百姓便有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