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我跟你爸爸還到農民市集去擺攤呢,不過假日才有人潮就是了,還有學生特地來問菜怎麼種的,想在宿舍的陽臺上種個幾盆。”紀媽笑的一臉開懷:”我就跟他說,陽臺要種菜的話還得安菜架,那個男孩子還真上網找方法去了,隔一個禮拜特地用手機存了照片來,問說這樣能養的活不。”

“我看他長的誠懇又感覺挺樸實的,給了他一些種子,”紀爸搶著說道:”後來他還真的種活了,還跟我說他自己做了肥料,也拿了幾罐過來。那肥料也不知道怎麼調的,可好用了,你媽拿去全澆了家裡前面的桂花、雞蛋花、夜來香、茉莉,各各都開的好極了,晚上的時候那個夜來香把鄰居燻的都覺得有些受不了了,而且鄉下房子還隔的開,你就知道那花…”

紀蔓璃不厭其煩的應和著父母,偶爾換個姿勢,調整坐姿。

她確實坐到腰都有些痠疼了。

時間過的飛快,一個小時竟然就在紀爸與紀媽的口沫交雜下結束了,冬天的天色暗得特別快,偏頭一看窗外,橘色與紅色混合的彩霞如同顏料讓人隨意的潑灑在天際邊緣,是傍晚了。

距離計蔓璃一家房間不遠的廚房,此時開始響起了廚具與鍋具的喀碰聲,冰箱門被開啟之後又甩上,奶奶與大伯母的嗓音有些大聲。

紀媽這才想起她也該去廚房幫忙做菜,便速速離開了房間,而紀爸也到客廳找兄弟敘舊。坦白說紀蔓璃也非常不喜歡過年這一點,她糾結了許多年,對於過年”男人打麻將,女人下廚房”這一情景感到非常不滿。紀爸與紀媽在自己家中是非常合諧的分工,但大伯跟二伯是典型的傳統大男人,從不曾參與家務。紀蔓璃身為一個晚輩,自然是沒有資格說上話的,但也只有過年會回來老家,她也就不多想了。

想來晚餐的材料定然是奶奶等人事先準備好了,不到一個小時,便聽見了”過來吃飯了”的吆喝聲,紀蔓璃便離開了電腦前,走到了擺了兩張圓型紅桌的廚房。由於並不是所有的後輩都回來了,兩張圓桌還是嫌多了些,但紀蔓璃知道等到堂哥堂姐們攜家帶眷回來後,就得搬出第三張圓桌了。

兩張桌子上的菜色是不一樣的,長輩們一起坐在一桌,紀蔓璃與藍髮少女以及三個幼兒五人在另一邊。她面前的的瓷盤之中擺了對半切開的水晶滷蛋,金黃色的蛋心漾著潤澤,熟透的蛋白如同部分浸淫在染料中的布,顏色由深至淺,外褐而內層近乎純白。右手旁的盤中則墊著一張荷葉,清香的荷葉上是裹了梗米糊的雞肉塊,外層的面衣酥爛,抹了一層麻油。另一個橢圓盤子則盛滿了炒米粉,吸滿湯汁的柔潤米粉,切絲的紅蘿蔔、高麗菜、新鮮香菇、肉絲、蝦米則參雜其間,紅蔥頭的味道讓飢腸轆轆的紀蔓璃手中緊捏住了筷子,按捺住取食的衝動。僅僅只是三道菜,卻也足夠讓五個人大快朵頤了,更遑論三個孩子的食量本來就不大。

另一邊的桌上,竟然是一尾清蒸黑樹葉魚,上頭有著破布子與薑片用以壓抑腥味;一碟水煮地瓜葉,上頭淋了些醬油,為墨綠增添了其他色澤;一碗公的鮮炒菇,鴻喜菇與雪白菇放入一大匙沙茶與少許冰糖一同快炒,油亮的潤澤看了就極為下飯;一盤紅燒豆腐,切段的辣椒與蔥隨意散在豆腐塊之間,豆腐的兩面被火焰給煎出了褐色脆皮;此外還有與紀蔓璃等人桌上的相同的一盤炒米粉,而湯是整鍋子置於爐上。

因在主桌的人數有九人,因此在餐點上分量明顯要比只有五人的晚輩桌要多了許多。當奶奶開始用餐,所有人也緊接著舉起筷子,開始享用除夕夜前的一頓小團圓飯。看了小姑似乎沒有要前來照料的意思,紀蔓璃眼見三個孩子以生疏的手法握著叉子,趕忙站起身來,接過三人的兒童用塑膠碗,用放置在炒米粉盤子旁邊的不鏽鋼夾要替他們夾取食物。

“姊姊幫你們夾,想吃甚麼跟姊姊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