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沒有涉及到任何的細節問題。比如,唐帝國所謂的最大努力到底有多大,最短的時間到底是多短,還有艦隊的規模,主力戰艦的具體效能,這些都由雙方的代表進行具體的協商。
代表唐帝國海軍的就是談仁皓,以及由他負責安排的那些司令部的參謀軍官。另外,還有幾名政府代表負責與德國方面協商海軍之外的問題,而談仁皓他們的工作就是完成新戰艦的具體效能要求,以及艦隊的規模,即德國海軍採購戰艦數量的多少。這兩個談判並不在同一個地點舉行,可卻息息相關。
最初,德國方面提出的要求是,按照德國海軍的標準,由德國派遣工程師來負責總體建造的安排,而唐帝國的造船廠只需要提供基礎裝置,以及相關的工人,而德國則會為此支付相關的費用,建造一種完全屬於德國海軍的戰列艦。談仁皓毫不客氣的指出了這個提議中的眾多問題,而且很多問題根本無法解決。
第一,如果完全按照德國海軍的建造標準來建造新的戰列艦的話,就算德國方面有相關的設計圖紙,那麼唐帝國的造船廠肯定會對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改造。這個改造費用並不低,甚至可以說是相當高昂的。問題就在這裡,就算德國海軍願意支付改造費用,那麼在建造完成之後,船臺不可能一直空著,也不可能等著德國人的第二批訂單,那麼船臺就得繼續為帝國海軍建造戰艦,而那些改造了的基礎設施就得全部改回來,這筆費用由誰來承擔?德國海軍肯定不願意支付,可唐帝國海軍沒有任何理由來支付這筆費用。
第二,德國海軍的很多技術標準是唐帝國海軍所無法達到的。這並不是說德國海軍的技術標準更先進,德國造船廠的工藝更好,而是雙方在對戰艦效能要求上的具體差別所產生的。比如,當時唐帝國海軍的戰列艦對水下部位的防禦能力是相當看重的,第三批“新省會”級戰列艦就提高了水線以下部位的裝甲厚度,可德國海軍在這方面的要求並不高。這涉及到了大量細節的問題,也就是說,唐帝國的造船廠不一定能夠按照德國海軍的標準來建造新的戰艦,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第三,雙方在一些重要部件上的差別帶來的影響幾乎無法解決。這主要就體現在了戰列艦的主炮口徑上。當時,德國海軍的“俾斯麥”級戰列艦的主炮口徑是382毫米,而且採用的是雙聯裝炮塔,該技術在德國海軍已經很成熟了。可問題是,唐帝國沒有建造382毫米主炮,以及相關裝置的生產線,而要改造火炮生產線的話,這個問題就更大。如果由德國的工廠來負責火炮的生產,然後再將這些火炮運送到唐帝國來的話,運送問題怎麼解決?而且,火炮是連帶著炮塔在一起的,戰列艦的主炮炮塔的重量在1000噸以上,而德國的工廠都在本土,用陸上運輸方法根本就無法送到東地中海的港口,只能在波羅的海裝船,而這條航線已經被英國海軍封鎖了。
僅僅這三個問題,就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解決。而且,除了這三個問題之外,還有眾多其他的問題,比如後勤保障中可能出現的麻煩。所有的問題中,只要有一個無法解決,那麼就算唐帝國的造船廠將戰列艦造了出來,也不過就是一個漂亮的擺設而已,根本就沒有多少戰鬥力。
問題是明擺著的,而且這已經不是在討價還價了,德國人也不是笨蛋,談仁皓提出的問題都是很現實的,而且德國海軍不願意花費重金購買幾隻昂貴的花瓶。在前幾天的討論中,雙方就集中在解決這些問題。至少,德國人在這個時候體現出了誠意,而談仁皓也表達出了帝國的誠意。建造戰艦,特別是戰列艦這種動輒幾萬噸的鉅艦是一個很麻煩,很系統的工程。在和平時期,僅僅是設計工作就需要好幾年的時間,然後還得建造模型,進行水池實驗,而現在要想在短期內為德國建造出新的戰艦來,那就得把這些問題都解決掉。
“現在,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