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這麼辦,等我安排好了,我叫人來通知你,到時候,我們一起等訊息。”
當天晚上,羅雲衝就安排參謀軍官負責擬定轟炸行動的方案。表面上,轟炸行動要比海戰簡單得多了,可實際上,策劃轟炸行動的工作量並不少。首先是要確定有多少轟炸機能夠出動,然後根據可以投入的力量來確定打擊的目標範圍,以及打擊目標的方式,使用的彈藥,每架轟炸機攜帶的彈藥數量,乃至轟炸機群的編隊方式。畢竟,數百架轟炸機不可能一起到達目標上空,投彈是有順序的,而最可靠,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是將機群分成數個,或者是十幾個由數十架轟炸機組成的小編隊,各小編隊按照一定的時間差進入,對目標實施數次反覆轟炸,以確保能夠徹底摧毀目標。
這種轟炸戰術與戰術轟炸有很大的區別,戰略轟炸一般都是對付面目標,而戰術轟炸一般對付的都是點目標。另外,還得確定沿途有哪些美軍機場,高射炮陣地,這樣才能夠在設計飛行航線的時候,儘量避開高射炮陣地,同時遠離美軍的機場,延遲美軍戰鬥機到達的時間。最重要的是,還得確定美軍地面雷達站的位置,要儘量讓轟炸機群遠離雷達站,延遲被發現的時間,也就縮短了美軍的準備與攔截時間,提高了轟炸機群的生還率。
這些工作都需要安排到位,因此,策劃一次轟炸行動絕對不是說起來那麼簡單的!
第七十一章 電子眼
轟炸行動的方案在二十二日上午確定了下來,為了確保這次轟炸行動獲得成功,羅雲衝還在二十一日的時候安排了好幾十架轟炸機去執行偵察任務。當時,大部分的偵察機都被派到了傑克遜維爾去,以達到迷惑美軍的目的。當然,迷惑手段有很多,這只是其中的一種。真正起到作用的是那些前去探路的偵察機,其任務就是確定美軍設在本土上的防空雷達站,以及高射炮陣地。而執行這一任務的是當時羅雲衝手下一支極為特殊的部隊,也是帝國航空兵中第一支專業的電子偵察機部隊。
電子偵察機的出現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隨著雷達出現,並且很快就在戰爭中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對付雷達,以及避免被雷達發現成為了當時一個新的戰術問題。帝國是最最早研製雷達的國家,而且雷達技術也是最先進,也就最早意識到了對付雷達,以及避免被雷達發現的重要性。早在21年的時候,也就是在戰爭爆發前不久,帝國海陸兩軍開始大規模裝備雷達的時候,當時帝國研製雷達最重要的南京電子研究所就啟動了針對干擾雷達方面的初期理論研究工作了。
雷達本身的工作原理是相當簡單的,主要利用的就是金屬會反射電磁波的特點,即發出電磁波,電磁波在照射到金屬上之後反射回來,再接收反射回來的電磁波,從而判斷出反射點的方位與距離。按照這個最基本的原理,要使雷達失效的話,就主要有兩種辦法,一是物體不反射電磁波,二是讓雷達接收不到反射的電磁波。
在當時的條件下,要使飛機不反射電磁波的話,那就要儘量少用金屬材料。也許當初英國在研製“蚊”式轟炸機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考慮到用木材製造的飛機不容易被雷達探測到,可實際上,“蚊”式轟炸機正是一種很難被雷達探測到的飛機。“蚊”殖轟炸機只是一個特例,英國人用其證明了可以用木材製造出效能優秀的轟炸機,可問題是,不可能用木材製造出更先進的重型轟炸機,以及效能更好的戰鬥機,畢竟木材本身的結構強度是不可能超過金屬的,特例也不能代表別的飛機都可以用木材製造。
當時,南京電子研究所在這方面的研究就主要集中在發明一種可以吸收雷達波的塗料,可是以當時的技術條件,特別是在沒有足夠的材料學的基礎上,根本就不可能研製出能夠吸收雷達撥的塗料,更不可能研製出可以滿足作戰飛機使用條件的吸波塗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