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4部分

段的電磁波所受到的干擾強度也是不一樣的,結合這兩點,能不能製造出可以減少地面(海面)雜撥干擾,或者是利用干擾來探測目標的雷達呢?

研製工作在25年初的時候就取得了進展,隨即南京電子裝置廠就製造出了幾臺樣機,先由驗證機進行測試,另外還在戰艦上進行了測試。正是透過這幾臺樣機,最終,帝國的工程師開發出了一種能夠從空中探測到地面目標,為飛行員指示目標的雷達瞄準儀。

雷達瞄準儀的出現對戰略轟炸的影響非常巨大,這不但解決了夜間轟炸的難題,而且可以讓轟炸機飛得更高,從而避開地面的小口徑高射炮,甚至可以避開敵人的攔截戰鬥機,從超高空投彈,減少轟炸機的損失。另外,將雷達瞄準儀與自動駕駛儀結合起來,還可以提高轟炸精度,使轟炸的威力更為明顯。到此時,帝國陸海兩軍已經裝備了五種不同型號的雷達瞄準儀,幾乎每一架重型轟炸機上都裝上了一套。當然,飛行員一般還是喜歡目視轟炸,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用前導轟炸機投下燃燒彈為後繼轟炸機照明目標這種比較老套的戰術並沒有被淘汰。

正是因為有了雷達瞄準儀,第一批到達的32架轟炸機才能夠在沒有照明的情況下進行轟炸。可有一點,是當時設計雷達瞄準儀的工程師沒有考慮到的,那就是,此時聖地亞哥港上空漂浮著成百上千的阻攔氣球,而這些氣球回干擾雷達,也就將影響到轟炸的結果!

第一輪進入的時候,正因為受到了氣球的干擾,領隊長機的投彈手沒有能夠辨認出港口的位置,在第二輪進入的時候,投彈手才發現空中漂浮著不少的氣球,猛的明白了過來,美軍不會把氣球部署在荒地上空吧,那麼阻塞氣球下面肯定有高價值的目標,也就是戰艦。結果,領隊長機直接就在這些氣球上方投下了炸彈,另外31架轟炸機也迅速的投下了炸彈。至於這些炸彈有沒有命中目標,恐怕也沒有哪個飛行員願意飛回去確認戰果。

可以說,這完全是盲目的轟炸。阻塞氣球不但能夠干擾雷達,擋住飛行員的視線,可同樣的,也擋住了地面與戰艦上人員的視線,擋住了高射炮的射界。也正因為如此,第一批進入的32架轟炸機幾乎沒有受到威脅,全都順利投下了炸彈,然後揚長而去。這輪轟炸最大的好處就是,當時還在港口內的第21特混艦隊的戰艦被迫起錨,不敢繼續停著不動了。

五分鐘後,第二批18架轟炸機到達。這批轟炸機是從另外一個機場起飛的,全都攜帶了8枚500公斤航空穿甲彈。這批轟炸機的飛行員也遇到了棘手的問題,其中有一半的轟炸機已經找不到港口內的戰艦,把炸彈投到了岸邊的高射炮陣地上,另外9架轟炸機的飛行員壯著膽子超低空進入,準備從氣球下方投彈,可在第一次進入的時候仍然沒有發現目標,還有一架轟炸機被炮彈擊傷,被迫提前投彈返航。另外8架轟炸機在第二輪進入的時候,發現了一艘正在起錨,桅杆上的導航燈已經亮了起來,結果這8架轟炸機全都把炸彈投向了這艘倒黴的巡洋艦。在撤出的時候,最後面的一架轟炸機在規避高射炮的時候拉起太早,一頭撞上了阻塞氣球,導致右側的兩臺發動機全部停車,最終勉強飛到了外海迫降。

首先挨炸彈的是一艘“邁阿密”級重巡洋艦,64枚炸彈只炸中了2枚,可對於一艘重巡洋艦來說,2枚500公斤航空穿甲彈的威力已經足夠巨大了。就在艦長準備衝到淺灘區,同時讓戰艦上的官兵準備逃生的時候,四點二十五分,第三批的22架轟炸機到來了。

這22架轟炸機是從最遠的機場上起飛的,因為沒有等待500公斤的航空穿甲彈,全都掛的是250公斤的穿甲彈,所以反而來得比較快。巡洋艦上燃起的大火成為了投彈手的最佳瞄準點,結果這22架轟炸機全都在這艘巡洋艦附近投下了炸彈,而且都是高空投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