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所有修仙者躬身一禮:“恭送孔聖。孔廟門徒xxx當謹遵孔聖遺願。”
這時,楊若風在楊儒屹的懷中悠悠的醒轉,略顯迷茫的打量了一眼四周,眼睛驟然閃爍出兩團金色的光芒。
只見其跳出了楊儒屹的懷抱,轉頭看著楊儒屹,沉聲問道:“孔聖已經離開了嗎?不知道,孔聖說了什麼,儒門八宗是否同意八宗合一?”
第394章 原來是辰東啊!
楊儒屹點頭道:“哥,孔聖說了很多話,我也沒記住,反正儒門八宗已經答應了孔聖的要求,要合一了。孔聖已經走了,不然你也不會醒來啊。”
楊若風點了點頭:“那就好,那就好啊。希望儒門八宗能夠不負孔聖之遺願,將儒家發揚光大,不要讓孔廟祠堂寶藏蒙塵。”
然後,小聲的嘀咕了一句:“本公子曾和孔聖執念爭論,孔聖該不會說本公子壞話了吧?真是失算了,早知道就先說明本公子和孔聖有過節了。”
裝作很隨意的掃視了一眼全場,但隨便一個人都能看出,他的心中是有些緊張的。
在場之人都不是凡俗,這麼小的嘀咕聲,自然是超過百分之八十的人聽到了。一個個都有些無語,尤其是儒家之人,都是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孔聖作為一個聖人,更是儒家的創始人,怎麼可能那麼小心眼的說你的壞話?
同時,他們更能確定一件事,楊若風有時候表現的奸詐狠辣,有時候表現的很不要臉,但他的骨子裡還是赤誠善良的,也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畢竟,孔聖是一個大聖,看人的眼光比他們要準。同時,孔聖身份高貴,自然也不會恭維楊若風背後的界隱,不會昧著良心說假話。
楊若風的一些粉絲激動的握緊了拳頭,我就知道楊若風公子是一個好人。也有之前看不慣楊若風之人,輕嘆一聲:知人知面不知心吶。
儒家門徒對楊若風肅然起敬,果然,不能憑藉一個人的言行來判斷一個人的品性。有時候,看到的並不是真的。
以孔聖和一個弟子的故事為例,就可以說明這一件事情。故事是這樣的:
孔聖還不曾以儒入道成就大聖果位,還是一個凡人的時候。曾經歷過一段非常簡單的時期,當時飯菜全無,七天粒米未進,體力不支,白天也只能躺著休息。
有一天,一個弟子不知道從哪裡討來一些米,就去煮飯了。
然而,孔聖卻看到他在偷吃鍋裡的飯,對於儒家來說,尊師重道是很重要的,在給老師吃飯前,自己偷吃,這是很不尊重的。
孔聖多有教養啊,假裝沒看到,準備找個機會暗示這個弟子,讓這個弟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飯熟之後,準備開吃的時候,孔聖說:“我剛才夢見了先父,這飯很乾淨,我用它先祭過父親再吃吧。“用過的飯是不能用來祭奠的,不然就是對先人的不尊重。
這個弟子急忙阻止:“使不得!”並說,剛剛煮飯的時候,看到灰落進了飯裡,但丟掉又不好,就吃掉了。
孔聖嘆息:“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這事情說的也就是一件事: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瞭解一個人是很困難的。
而這個弟子是顏回,是孔聖最得意的門生。以儒入道之後,也是名震一方的大人物。這樣的人都有被誤會的時候,更何況是楊若風這種年輕人呢。
回頭想想楊若風這一段日子來所做的事情,哪一件不是為了自保,不是別人先找他麻煩的?看來,楊若風骨子裡是一個好人。
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那就是孔廟祠堂寶藏,換做其他任何一個人都不會這麼輕易的交給他們。同時,也不會盡心盡力的傳達孔聖遺願,讓他們八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