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賽結束後,馬上迎來的就是國家隊比賽日,時間悄然來到10月,杭城奧體中心附近的酒店裡,國家隊包下了其中的一層。
清早時分,艾克拜爾來到活動區。
“陳懿延,cnm,我球衣呢?”
活動區的按摩椅上,陳懿延翻著白眼,“ntm沒睡醒吧,你球衣你問我。”
“我昨天球衣不跟你放一個櫃子裡嘛,早上起來怎麼只看見你的了。”
“扯淡。”
陳懿延嘴上說著扯淡,但心裡已經有些發虛了,這時候姚鎮鈞拎起他身上的球衣,背號上赫然一個22號。
“陳懿延,看來你tm也沒睡醒,你怎麼穿著品如,不對,艾克的衣服。”
“嘖嘖,這就是感情好,球衣都滾錯身了……”
艾克拜爾叫罵著把球衣甩到陳懿延身上,兩人當場換了衣服。
這是尋常日子裡的尋常一幕。
陳懿延和艾克拜爾這一對歡喜冤家可謂不打不相識,從在俱樂部梯隊起,兩個人就多次交手,後面一起經歷國少,國青,國奧,感情愈發深厚。
相熟的兩個人見了面往往是一句cnm開道,旁邊人已經見怪不怪了。
而這時候,酒店可以看到錢塘江的全景窗邊,一夥人正圍著何羨聽他傳經送寶。
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西甲對比中超感覺如何。
“講對比的話,我感覺最多的就是一個節奏的問題,在中超,球員靜態的處理會更多,拿下球以後,一般還能停頓下來做會兒思考,但到外面給我的感覺就是快,太快了,有時候都來不及思考,只能跟著本能去反應……”
這話落在蘇鬱耳中可謂深以為然。
他在中超能踢出降維水平,不光是幾個模板的功勞,在模擬賽場裡照著五大聯賽日夜操練,早早鍛煉出他快人一步的思維。
包括是教學光環下,皮爾洛,馬爾蒂尼的親身指導,都要求他在球場上的思維一定要快過動作。
克魯伊夫曾經對現代足球有個基理般的論調:一個球員在場上觸球只有 3 分鐘左右,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處理無球狀態下的那 87 分鐘。
在中超,絕大多數球員的目光都集中在足球上面,從而忽視了足球的本質是時間和空間的遊戲。
不謀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域。
當目光被集中在那麼大點的一個皮球上時,球員對周邊的感知自然衰弱,所以每逢拿球必有一個停頓觀察再接思考的過程。
而在節奏快速,對抗激烈的比賽下,這個過程是被急劇壓縮的,旁邊的對手不是木樁子,你這稍一停頓,機會便一閃而逝了。
也就不難解釋中國球員在中超踢得有模有樣,一到國際大賽上,就變得畏手畏腳。
因為環境變得陌生,對手也不是一個層次,不會再像在國內那樣,讓你從容自若地處理球。
如何在高節奏的比賽中,讓自己快人一步,這是一個球員終其職業生涯都需要考量的問題。
而目前這支中國隊,處於關鍵漲球期的年輕球員們,由於連續征戰國際上高水平的青年賽事,結合在聯賽中的歷練,他們正處於一個向上生長的關鍵時期。
可塑性更強的他們早在古米雷斯手下,就被要求著適應更快更高更強的節奏,外加上蘇鬱一年來在各種比賽裡給全隊上的buff,這些年輕隊員們反而是更能適應高水平,高節奏對抗的一批球員。
奧運決賽,沒有被法國隊拉爆就是明證了。
所以結合前面兩輪18強賽,當徐晉之公佈國家隊首發名單後,從業內人士到球迷的質疑聲音已經幾乎不可聞。
就在和中國隊一街之隔的酒店裡,日本隊隊員們在結束了日常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