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白熱化的根本原因是“時間”,戰爭程序加快,“大考”的程序也會加快,甚至兩者要在同一時間完成的可能極大。
這不是說戰爭結束是幾位皇子要分出絕對的勝負,而是說“大考”的時間限制會用完,用完之後會由皇帝直接點出優勝者,同時宣佈“大考”結束。所以,為了避免皇帝這個不確定的因素,對於七位皇子而言,自然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將其餘的競爭者全部掃地出門,到時候就剩下自己一個人,勝利也就跑不了了。
沈浩有個想法,或者說猜測。有沒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因為南面戰事的原因,兵部或者說皇帝反過來掌握這場“大考”的進度呢?
因為在之前沈浩也翻閱了很多靖舊朝的史書,其實皇室“大考”都是多年前以為史官取的叫法,被後人沿用至今的。
書上記載的每一次皇室“大考”的時間都不短,長的有過五年多,短的也有兩年。進入白熱化階段,比如爭奪皇城“刀把子”一般都是在“大考”的中後期,和這次很不一樣。甚至在靖舊朝的歷史上“大考”遇到大戰都是第一次。
而最近身在軍中的沈浩也收到了一手的訊息,南面兵事再有調整。之前輪換下來的三萬人會再次部署到白頭峽,而劍川這個突出部也在調整兵力重心。會將中下兩個軍寨的兵力匯合在一起陳兵在下部,中部空出來的地方將以兵站的方式直接收縮。
這麼一來劍川的攻擊性就會急劇減弱,而功能性會翻倍增強。成為一個扎進蠻族體內的管子,源源不斷的將軍卒和補給往白頭峽方向輸送。
如此兩面兵力加起來已經超過了十五萬人。給到蠻族的直接壓力可想而知。
這是絲毫不給蠻族喘息的機會,同時也快速得似乎少了一些消化的時間,給沈浩的感覺就是有些搶時間的意思。也不知道這是左玉良的軍略路數,還是因為皇帝給他的期限逼迫他用兵如此。
沈浩覺得若是他的猜測正確的話,一旦白頭峽那邊再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的話,皇城裡的那場“大考”怕是還會再掀更大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