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那樣全身心投入的去學習了。
那時她的父親雖已十分顯赫,但仍在中部大省任職,他們全家還沒有舉家遷京。在那裡,考大學,尤其是名牌大學,真的像歌裡說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妹妹弟弟比她運氣可好多了,上中學就來了北京,這裡考大學分數之低讓趙晴這種苦水裡泡出來的孩子直冒酸。可偏偏老天總難如人意,妹妹壓根不想上大學,弟弟趙子恢唸書三心二意,每每畫畫多過寫作業,唱歌多過背單詞,人又極其多情善感,用妹妹趙雨的話說就是“一個藝術家胚子”。二人看來是都不打算好好利用這有利資源了。
當年高考結束後,蘇瑜如願以償以理科生的身份去了復旦學新聞,胡大華秉承家訓,進了北大醫學院。王傑和她進了清華,不過她在計算機系,王傑則學了物理。許臨風當時在高中時成績最好,卻不知為什麼高考發揮失常,好好的狀元苗子最後只上了一所二流大學,雖然也是重點,211工程之類的,但比起其他四人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趙晴當日曾清楚聽他說過自己的理想是清華計算機系,現在自己佔了他的理想,不知道這是不是他自畢業後便不願見自己的原因?她記得當時在學校看到一個滿面滄桑的老人陪著許臨風報考志願,後來聽說那是他的父親,不過她卻是在錄取通知書下來後才得知許臨風最後更改了志願的。後來事實證明他的更改是正確的,他的分數並沒有達到清華提檔線,可在他所報的大學裡卻可以學一個幾乎不用怎麼交學費,同時國家還有補貼的專業,這在農村人口居多,人民收入較低的本省是非常搶手的。
儘管如此,趙晴卻覺得她看得到許臨風那一貫意氣風發後所掩藏的落寞,同時也對自己最近大大的出了風頭感到尷尬和不安——市內各家媒體都在爭相報道:趙市長千金摘取理科狀元桂冠,一代才女橫空出世。一時沸沸揚揚,大家對她異常關注,連她小學評了幾次三好學生都替她數了出來。對此結果趙晴深感無奈,她不是天才,三年前分數不夠,險些要交贊助費才能進入M中這所省重點高中,(結果當然沒交,她老爹是市長,市長千金來這裡讀書校長求之不得,怎麼會刁難)。她後來的成績都是付出了艱辛努力的,不過這些似乎沒人在意。
那段時間也正逢全市召開各大國企安全生產交流會,還有上級領導來作為能源基地的本市視察,市裡熱鬧空前。不過在此期間高招的熱度也還是不容小覷,尤其是家裡有孩子讀書的,大家閒談的時候總能提到幾句。每當說到高考,就不能不說到M中,不能不說到17歲的市理科狀元趙晴,說到趙晴,則不免會了解到她的市長父親。趙大偉市長上任之後,市裡GDP年年比上年增長多個百分點,全市人均收入趕超省會,達到全省第一,並創安全事故歷史新低,可謂業績顯赫。這時女兒得了狀元,趙市長更是春風滿面,然而每當有人一臉豔羨的誇他教導有方,他總是笑答:“哪裡哪裡,我和愛人平時工作都忙,哪有時間管教,所幸小女在學習方面到還自覺。”眾人一想,也有道理,更是羨慕不已。
半年後,趙大偉升任能源部副部長舉家遷京,為了父親的工作和還在讀中學的弟弟妹妹,母親葉慧如也只得放下如日中天的事業隨丈夫調離。全家都搬來北京後最大的好處,就是讓趙晴不用像其他外地同學一樣只有寒暑假才能與家人團聚了,但與此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同舊時好友見面的機會,尤其是他,畢業三年,陰差陽錯,竟然一面都沒再見。想到這裡,趙晴心中一酸,正想起身關了電腦去洗漱,電話卻響了起來。
“喂”
“趙晴,那個,我看了”
調整了一下心情,趙晴笑道:“怎麼回事,你魅力不減當年呀!”
“別笑話我了,幫個忙吧,請你把她們倆的留言都給刪了,我不是管理員,沒有許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