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部分

,每人射擊3次,均能全中。

隨後威遠、敏捷、廣甲3艦操演風帆,表現熟練靈活,當晚全艦隊萬炮齊發,為演習再添聲勢,氣氛一時間達到**,受到英、法、俄、德、日五國來賓的盛讚,北洋海軍檢閱至此結束。

因此李鴻章有理由相信,見識過我大清威勢後,日本必然不敢輕舉妄動。

而日本人這邊在清軍出兵後立刻翻臉了。

6月7日外務卿陸奧宗光復照汪鳳藻說:“明治十八年4月18日中日所訂和約,貴國發兵前往朝鮮,應備文照會。本大臣查貴國雖指朝鮮為藩服,但朝鮮王從未承認屬於貴國,理合宣告照復。”

同一天,日本駐北京公使小村壽太郎照會總理衙門,其中說:“近來朝鮮內亂熾烈,本國不得不派兵前往。業已命將出師,同時備文貴王大臣查照。”

清政府發現無法阻止日本派兵,那麼也只好寄希望於日本人的出兵行為不會對自己有太大的影響,因此回覆小村壽太郎:“我朝以朝鮮王請救,派兵前往,此照撫綏藩服成例,亂平之後立即班師。貴國不可派出重兵,而且朝鮮王當初還未向貴國要求請兵。故貴國之兵,不必進入朝鮮內地。”

而這邊袁世凱從朝鮮發回的電報讓李鴻章認為,日本的確是派兵了,不過日本派兵正如杉村浚所說,只不過是為了護送大鳥圭介回朝鮮另外“調護使館”,充其量也就數百人而已。

6月9日,八重山號抵達仁川港,大鳥圭介在海軍少佐向山慎吉率領陸戰隊400人的護送下抵達漢城。

同日,太原總兵聶士成率領的第一批清軍910人,於牙山海口登陸,駐紮牙山縣。

6月11日,直隸提督葉志超率領第二批中**1055人在牙山海口登陸,也駐紮在牙山縣。

6月12日,大島義昌的第一混成旅團先頭部隊在仁川登陸,次日進入漢城。

李鴻章傻眼了,你這是調護使館?你這是別無他意?我這邊出兵平亂也才出兵2400餘人,你來8000餘人保護公使,你特麼逗我?

李鴻章這邊正傻著眼,大鳥圭介也傻眼了,東學黨起義居然平息了。我褲子都脫了你就讓我看這個?

原來朝鮮這邊見日清兩國都派兵,雙方這一副一言不合就要在自家的土地上開打的樣子立刻怕了。

朝鮮政府馬上處置了引起暴*的官員,將全羅道觀察使金文鉉流放,古阜郡守趙秉甲監禁。另外派江華槍炮隊400人及京城、平壤監營兵2000人增援,並任命嚴世永為三南招討使,與新任全羅道觀察使金鶴鎮一起,協助洪啟薰對起義軍招撫。

而起義軍得知日清兩國出兵,知道再這麼下去就無法收場了,於是同意與政府協商,雙方於6月11日簽訂停戰條約《全州和約》。

這東學黨起義已平息,無論清軍還是日軍都沒理由繼續逗留了,必須得撤啊。

現在雙方都在那大眼瞪小眼的傻在那,這下怎麼辦?

這個時候大鳥圭介發揮自己的作用了,為了將清軍拖在朝鮮境內,他按照伊藤博文的指示,明知清朝根本不可能答應也硬是提出了一個“清日共同促進朝鮮內政改革”的提案要把清國拉上談判桌。

“在這種突發狀態下誰的腦子更清醒,誰的目的更明確,誰就能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行動。”接到發回的電報的約亨這麼評論道。

自從日清軍隊在朝鮮登陸後整個歐洲也在觀望之中,而如果雙方發生戰爭,應該作何動作也是各國都在討論的重要問題。

德國自然也是如此,而德國政府和歐洲其他政府普遍認為這仗打不起來,就算打起來了,日本人也沒有勝利的可能。

約亨這邊自然是持相反態度的:“現在朝鮮的暴*已經平息,如果日本人不想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