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牒後,舉起白旗走出了要塞。熬包山的下場已經證明了,關東軍吹噓可抵擋十萬大軍的要塞群,在敵人強大火力打擊,“固若金湯”這個詞只是個笑話。
拿下海拉爾,陳庶康中將率領的西線三十萬大軍蜂擁而過,並利用大草原上的平坦地型,由機械化部隊高速推進,很快將戰線推回滿洲里——蘇軍入侵前所謂的滿蒙邊境線。
而蘇軍方面層層上報,漢軍不宣而戰的訊息傳回至莫斯科統率部時,斯大林正指著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的鼻子破口大罵。
“為什麼漢國的抗議書我不知情……?”
莫洛托夫低著頭一言不發,他明白:在公眾場合尤其是當著統率部諸多的將軍元帥面前,掉領袖同志的面子,是很容易被靠邊站的!經歷過了大肅反、大清洗,外交部長很清楚,這個黑鍋自己背定了。
蘇聯紅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大將心裡也清楚怎麼回事,不忍見莫洛托夫再捱罵,“斯大林同志,漢軍趁我方不備,以迅雷之勢將戰線推回滿洲里,但對方似乎並無意擴大沖突。否則,漢軍不會恰巧停在邊境線上,而放棄攻擊我方滿蒙防線的最好機會。在博爾賈,遠東軍區只有兩個師的兵力駐紮在那裡。”
朱可夫在蘇軍中聲望甚高,他的面子必須得給,何況斯大林本就是在等機會就坡下驢。莫洛托夫是斯大林的鐵桿追隨,不能真寒了他的心,獨裁者也是需要有人支援的。
“朱可夫同志,你的意思是……漢國並不想和我們開始真正的戰爭?他們只是想要奪回滿洲里?”
“不,斯大要同志,我認為漢國不是不想和我們開戰,而是他們不想率先和我們開戰?”朱可夫的話說的有點繞,但統率部中的所有人都聽懂了。
“朱可夫同志,你是說……”海軍元帥庫滋涅佐夫最近在統率部的境遇不佳,在鐵木辛哥元帥與斯大林的主席之爭中,站錯了位置,所以欲言又止。
但斯大林在這一刻,也明顯無心打壓政敵,“並沒有明確的情報指出德軍在波蘭和羅馬尼亞增兵,登陸英國的計劃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德國怎麼會在這時破壞《莫洛托夫—裡賓特洛甫條約》對我們蘇維埃發動攻擊?他們的軍隊調動,只是為了讓德軍預備部隊遠離英國人的遠端轟炸機,在邊境線的兩百萬紅軍,足以嚇退德國人的任何企圖。”
斯大林的話讓朱可夫和伏羅布洛夫等人苦笑不己。作為國家領袖有強大的自信是好事,可是自信過度就……情報部門早就多次發出警告,德國在東線儲備了大量的軍用物資,德國在西線的部隊不斷東調,在整個東普魯士地區,德國的總人數已經達到了二百萬以上,幾乎與紅軍持平。可斯大林依然固執的認為德國一定會首先拿下英國,然後才會開闢新的戰場。雖然三國協約已經簽訂,但資本主義國家對於紅色蘇維埃的敵視並未消除,蘇聯不應該首先挑唆希特勒那個狂人,美國必須負起責任,派出美軍在西歐登陸,紅軍才可能出兵。這——是蘇維埃聯盟的底限。
因為蘇聯統率部最高軍事委員會的內部分岐,蘇軍對於海拉爾衝突並沒有及時回擊,駐蒙蘇軍與蘇聯遠東軍區只是將警戒級別提升到最高階,被命令隨時準備戰鬥,但並沒有實質性的軍事行動。
朱可夫的判斷也沒有得到斯大林足夠的重視,大鬍子剛愎自用的個性,讓其無法接受屬下任何逆耳的建議。在他看來,即使加入了協約國,蘇聯也不能首先陷入戰爭,斯大林認為自己的策略是正確的。元帥們的提議只是草木皆兵,以蘇維埃聯盟最廣闊的土地、最強大的紅軍和潛力巨大的工業能力,希特勒除非腦袋被熊啃了,才會放棄打到一半的英國,轉而攻擊蘇聯。
至於漢國,漢皇那個小傢伙以為打敗了日本,他就可以在遠東為所欲為了嗎?居然還敢說出“這樣的行為就意味著宣戰”那樣的狂妄至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