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廳、政務院部長會議構成的三頭議事機制運作良好,因此姚梵這一次離開的更加放心。
根據姚梵的指示,這次陸炮上艦的戰鬥一共抽調了十條戰船。
鄧世昌擔任司令的北海艦隊全體出動,操江、湄雲、海鏡、泰安、威遠五條戰艦是北海艦隊的全部家當。
950噸排水量的操江號上,連同彈藥總重超過200噸的四門160mm艦炮被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十二個80mm無後坐力炮班被安排在55米長的船身上,為了上艦需要,每個無後坐力炮班被精簡到四人,此外,船上還配置了10個81式輕機槍組。
578噸排水量的湄雲號拆除了一門160mm兩門120mm的全部三門炮,加上彈藥,減重百噸有餘,十個炮班被安排在53米長的甲板上,又安排了六個雙人制機槍組。
1358噸排水量的海鏡號、1258噸排水量的泰安號、1268噸排水量的威遠號則未加改裝,只是減少了載彈,各自搭載上了六個82無炮班和六個機槍組。
按照計劃,北海艦隊將南下上海,擇機與英軍騷擾長江口的戰艦鬥一鬥,按照姚梵的說法,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鄧世昌今年28歲,正是應該鋒芒畢露的時候。
葉祖珪也是福建馬尾船政學堂畢業的,今年29歲,剛被任命為東海艦隊司令員的他躊躇滿志,想要在新中國的海軍史上留下名字。
東海艦隊同樣全體出動,六條戰艦改裝了兩條,分別是730噸排水量的測海號和572噸排水量的靖遠號。
另外東海艦隊其餘四條戰艦也如北海艦隊一樣,帶上了六到十個無後坐力炮班,以及十個左右的機槍組。
三月的長江口,將要發生一場海上拼刺刀的惡戰。
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一共11條戰船,以上海為基地輪流傾巢出動,在長江口巡邏了大約一週之後,終於發現了英軍戰船。
這是皇家海軍中國艦隊的主力,以四級戰艦“愛勒考特號”輕型戰列艦為旗艦的“中國艦隊”,司令正是格里金男爵。
長江一戰損失了六條戰船後,格里金把過失全部推給了在上海就已經嚥氣的考克斯上校。眼下中國艦隊有戰船9條,除了四級戰艦愛勒考特號,還有一條五級戰艦,兩條六級,兩條木質炮船,三條蒸汽輪機帆船。
由於三條蒸汽輪機帆船主要用於補給運輸煤炭和淡水,搭載艦炮數量少,每條只有四門炮,因此戰鬥力可以忽略不計,僅僅六條英軍戰艦可堪一戰。
按照英法的協定,皇家“中國艦隊”負責封鎖騷擾長江口運輸,法國則把駐越南的遠東艦隊拉到了香港駐紮,與東印度艦隊一起負責封鎖珠江口與廣東沿海。
發現飄揚著米字旗的英國戰艦後,鄧世昌立刻下令:“給東海艦隊發報,把我們的方位告訴葉祖珪,叫他立刻出港接應!”
鄧世昌的手心微微出汗,面對世界第一海軍,他不能不緊張。
幾乎同時,格里金男爵也發現了北海艦隊,在黃銅製成的精美的單筒望遠鏡裡觀察一番之後,格里金男爵下令:“發旗語,告訴那些辮子佬,如果不立刻投降,皇家海軍將把他們全部擊沉!”
說完後,格里金再次下令:“所有戰艦開啟炮門,準備摧毀敵艦!”
此時雙方艦隊距離大約十五公里。
鄧世昌沒有理會格里金的旗語,他只是拼命地指揮著北海艦隊的五條戰艦搶佔上風口,對於射程弱於敵艦艦炮的無後坐力炮而言,只有接近對方才有機會幹掉對手。對於這些蒸汽機風帆混合動力的木質戰船來說,搶佔上風口意味著能夠在開打後最快的接近對方。
面對拼命搶佔上風口的北海艦隊,格里金的指揮一板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