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鎮上將這婆媳兩個和大寶,連同張採雲一起接了來。
趙氏和連葉兒很快也過來,大家說說笑笑,吃過了晌午飯才散了。
鄉居的日子熱鬧中透著安寧,很快,就到了大年三十。這是連家長子媳婦進門的第一個大年,也將是連蔓兒在連家過的最後一個大年。這兩重加在一起,這個年自然要格外的隆重。
整個宅院都披紅掛綵,天剛亮,一家上下就都忙碌了起來。連守信、五郎和小七帶著人各院子掛燈籠,搬盆景。張氏、連蔓兒和秦若娟則是張羅團年飯。
團年飯的選單子早已經定好了,自然是山珍海味無所不有。有了兒媳婦,本來張氏不用再去廚房看人張羅,享清福就行了。不過,張氏高興,非要親自下廚給孩子們做兩道拿手的菜。她這樣興頭,大家誰也不好攔著她。婆婆都這樣,秦若娟自然要有樣學樣。
晌午,四處鞭炮齊鳴,一家人聚在前廳。一張大圓桌上,擺滿了各色菜餚,中間是一個熱氣騰騰的火鍋。一家人圍坐桌邊,香氣氤氳,映襯的一張張笑臉竟然是那麼的……相似。
…(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十一章 婆婆、媳婦、小姑
五郎、連蔓兒和小七姊妹三個長的頗為相像,一走出去,不用說,大家都能看出他們是一家人。而這姊妹三個在相貌上,可以說是繼承了連守信和張氏兩個人的優點。至於新媳婦秦若娟,則是普遍地被認為跟五郎有夫妻相。
不僅是容貌的相像,相同的成長環境,性格、舉止、神態的相互影響、潛移默化,又是在這樣一個喜慶的日子裡,懷著同樣濃烈的喜悅,相互感染,更加讓他們彼此相像。
所謂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其實在很多方面,都是有道理。
大年三十,高高興興地吃了團年飯之後,一切應酬等瑣事自然全都免了,只有一家人在一起度過悠閒的時光。
炕桌上擺滿了各色果子,其中就包括特別具有遼東府特色的凍梨和凍柿子,團年飯難免油膩,正好吃一個爽口的凍果子解膩。除此之外,炕上還另外放了一張桌子,張氏、連蔓兒和秦若娟圍桌而坐,張氏提議,大家鬥牌玩。
葉子牌,也是這個年代比較普及的一種遊戲。在遼東府的鄉下,老年人也將這種葉子牌叫做小牌。玩這種牌並不限定人數,兩個人、三個人,或者更多的人都可以玩。
連家的人,從連老爺子和周氏那裡,誰也不玩這個。張家的人卻是玩的,尤其是李氏。她很喜歡玩葉子牌。李氏性情好,這些類似看戲、玩葉子牌這些休閒的小愛好也多。根本上來講,李氏是個極熱愛生活也很有生活情趣的老人家。
張氏難免受李氏的影響。張氏也會玩葉子牌,也愛看戲。不過,她對葉子牌談不上喜愛,嫁進連家後,大家都不玩,她入境隨俗,自然也就不碰葉子牌了。
今年。新媳婦進門,張氏如此提議,一半是因為高興。而更主要的原因是怕秦若娟覺得無趣,想要一家人更熱鬧些。
張氏這麼提議,連蔓兒自然捧場,秦若娟也很熱烈地給予響應。
“娘。大過年的。咱們白玩這個,也沒啥意思,要不,帶點彩頭怎麼樣?”連蔓兒讓人拿了葉子牌來,又笑著提議道。
平常居家玩葉子牌,不過是種消閒,是並不帶彩頭的。但是過年就不同,大家聚在一處。平常的一些禁制都會略有放開。畢竟,這是高興的日子。一年到頭,也就能放開了玩這幾天而已。
“那行。”張氏點頭。自家人玩幾把牌,帶上一點小彩頭,不過是湊個趣,與賭無關。
張氏就叫了大丫頭多福去她櫃子裡拿她的私房錢,連蔓兒和秦若娟也各自打發丫頭回屋子裡取錢去。
這帶上了彩頭,就是和不帶彩頭的不一樣。孃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