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4部分

自諂笑,道:“張將軍,下官其實一直是心向耶律大汗的,當初,李風雲得到大汗的密詔,欲揭發趙延壽將軍,壞了大汗的好事,也是下官受蕭翰蕭大人的重託,以偷龍轉鳳之計,遮掩過去。要不然,又哪來將軍的大功?”

張彥澤冷笑數聲,問道:“如此說來,那本將豈不是還要謝謝馮大人?”

“不敢,不敢,下官豈敢居功?”馮玉急忙跪倒在地道,“只是不知張將軍能否讓下官持晉國玉璽獻於耶律大汗,若能得允,下官感激不盡!”

原來,馮玉打算趁此機會接近耶律德光,以此表功,以冀恩獎。

“不許!”張彥澤冷哼一聲,揮袖而去,他雖降了契丹,也為耶律德光做下這種種大逆不道之事,但說到底,他還是武將,對馮玉所作所為頗為不屑,又豈肯幫他做事?

只是馮玉此人卑鄙,後來仍舊找到機會面見了耶律德光,被耶律德光封為太子太保。如此奸佞,反得此結果,叫人不勝感嘆。

注1: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長安僅40裡的涇陽(今陝西涇陽縣),京師震動。此時,長安的兵力不過數萬,唐太宗李世民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6人在渭水隔河與頡利可汗對話,唐太宗殺白馬與突厥可汗之結“渭水之盟”,許諾了很多好處,突厥兵方才退去。

注2:指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馬鋪山)之事。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並非是韓信,韓襄王姬倉庶孫,為避免與同名的名將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在大同地區叛亂,勾結匈奴企圖攻打太原。

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32萬大軍迎擊匈奴,先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告捷,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

時值寒冬天氣,天降大雪,劉邦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阻攔,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達7天7夜。後來,劉邦採用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于的閼氏(冒頓的妻子)行賄,才得脫險。

注3:張彥澤曾害死手下掌書記張式,後來張式的父親張鐸上京告狀,石敬瑭有心袒護張彥澤,引起了刑部郎中李濤的不滿,聯合其他一些大臣一起上疏,堅決要求把張彥澤治罪。

石敬瑭見已引起眾怒,不得已才頒下詔書將張彥澤官位降一階,爵位降一級。為了平息事端,又將張式的父親和子弟任命為官。

李濤認為對張彥澤的處罰太輕,又去見石敬瑭,要求把張彥澤交付有關衙門依法治罪。石敬瑭反而怪他不該揪住不放,再也不理李濤。

………………………………

第四百九十五章 整軍

再說藏軍谷,李風雲聚集眾人,說出了心中的想法,眾人雖大多不明白李風雲所說的“平等”究竟為何物,但是,李風雲在眾人心目中的威望何其大,幾乎所有的人都贊成李風雲,願意追隨他。

趁著眾人都在,李風雲又提名二十多人為藏軍谷的元老,包括了所有遊擊營、風雲鏢局的元宿以及影響力較大的人。李風雲的提名,誰人又會有意見,沒有任何人反對,這二十多人便被定了下來。

眾人又吵吵嚷嚷,又推舉出幾人,湊成了三十人,組成了最初始的元老會,李風雲被奉為元老會的首領,簡稱元首。

元老會的元老為終身擔任,如未犯下大錯或者自動退出,不會被革除。以後藏軍谷、風雲鏢局的重大事情,必須要經過元老會的元老商量同意後才能執行。

為了補充不足,李風雲又提出建立合議會,以每百人為單位,各自選出一人,共選出三十二名合議員,這三十二人每一年一換,沒有決策重大事情的權力,主要負責收集眾人的意見,以供元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