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拖入地獄的戰爭,更何況在絕大多數歐美人眼中,華夏的破壞力比起德國人。甚至蘇俄人來要更弱。打一仗,又何妨?
從一開始,美國人就沒有把和華夏的戰爭當做太過嚴重的事情。也自然就沒有誠信談判的意思。
而華夏也需要一場對美國的挑戰,確立自己亞洲霸主的地位。
戰爭已經不可避免,欠缺的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
孟享把這根導火索埋在了日本。
雖然孟享知道華夏能搶到的最大戰利品是歐洲,但遠征歐洲的華夏軍隊會遭遇什麼樣的困難,就連孟享也無法提前預料。
即使有基地撐腰,即使有了德國盟友,但跨越大洲作戰的各種艱難會影響到戰爭的結局。在不熟悉的環境下作戰,各種意外因素太多。反而不如在家門口的日本決戰更加有把握。就連給美國人埋了很多雷的菲律賓,也更利於華夏的作戰
美國人沒有金手指,跨越太平洋來作戰。即使和日本人綁在一起,即使基地除了意外,也難以對華夏造成太大威脅。
所以,孟享把華夏和美國之間戰爭初期的主戰場先放到日本。
歐洲,華夏軍隊會去的。但即使有華夏軍隊進入歐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將是以不甘心的德國人為主的。
孟享也樂得繼續讓維持自己驕傲和榮譽的德國人打頭陣。
華夏初期在歐洲的輔助角色,也就利於華夏在國際上的打交道。
華夏還達不到德國那樣的發達,依舊需要從外界引進各種技術和人才,只是最終搭上了德國人的戰車,就意味著敵人的增多和朋友的減少。
這些朋友和敵人,可不只是一種認可,而是背後各種利益的綜合。
單單一個市場,華夏就繞不開。
華夏不可能閉關自守,只依靠本國的資源和市場發展。
如此華夏扮演的角色,就不能像德國那樣,直接展露單挑全世界的野心。在輿論大多數都在西方人掌控的情況下,站住理,總是成為一個絕佳的幌子,便於在各種複雜國際關係下,找到放下敵意的朋友。
要進入歐洲,就需要一個站得住腳的理由。並不能打著德國盟友的旗號直接冒冒失失的入場,不能讓黃禍的輿論風暴過早的點燃。
當然,真要等到黃禍在這個星球上席捲造成既定事實的時候,那就無所謂了。
而眼下,孟享需要做出委屈的扮相等著美國人點起日本這根導火索,進而引發華夏接下來的一步步全球攻略。
以牙還牙是國際通行的慣例,華夏對於日本的反擊,別人根本說出什麼來,也插不上手,而美國人以被害者的身份插手進來,自然要和華夏起摩擦。
華夏在對雙方的戰利品分割上,看上去也很公道。美國人原有的菲律賓和攻打下的馬紹爾群島、北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等領土,華夏人絲毫不沾手,完全符合國際慣例。
即使美國人撿了便宜,在日本本土等島的佔領地,華夏也不過問,只是揪著懲治戰犯和戰爭賠償等辮子不放。
自從美國人在11月10日順利登陸日本本島以來,華夏和美國的談判就一直在進行。
從日本名古屋,到華夏剛收復的琉球群島的那霸,到日本人快速退卻,美國人不費一槍一彈就收復的菲律賓馬尼拉,甚至美國華盛頓和華夏的中都,談判地點不斷地變化。
孟享也開動了影子公司和其他勢力控制的各種輿論媒體資源,從報紙雜誌,到廣播電視,都緊跟著雙方的談判實時報道,爭取讓全世界都明白華夏和美國雙方的立場,明白未來發生的一切意外都是美國人逼的。
老閻和宗立兩位高手率領的華夏代表團,一招有禮有節,一招太極推手,堵得氣勢洶洶而來的美國人每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