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洗耳恭聽。”
“在那些普通百姓看來,我這河州知府,自然是榮華富貴,應有盡有。可是在這奢華的背後,也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尤其是近兩年來,隨著朝堂上的爭執,不可避免的波及到我們這些大臣的身上。
易掌門有所不知,這吳國有兩個皇子,卻都是違反修真界的規定,都擁有金丹期的實力。而他們則各自拉攏了一幫大臣、修士,彼此爭奪皇位。而皇上卻任由他們胡作非為,我看這吳國國柞,也就是三二十年之間,必發大亂。尤其是近來,兩位皇子多次向我求發出通牒,要求我加入其中一方,我考慮再三,決定舉家而逃。
原本準備逃亡東方或者南方,投奔同窗好友。可是章仙長回來後,說了太平山的事蹟,於是我就尋思著,並且多方打探,發現易掌門乃是真正做大事之人,所以當即決定,攜家帶口前來投奔。下官自討,我這幾個不成器的孩子,在修仙上也頗有天分,若是可以加入太平門,應當不會辱沒門楣。而下官自己,卻也擅長調理內政,主持生產,管理後勤,若是易掌門不嫌棄,下官也可為太平門盡心盡力。
而章仙長和米仙長,兩人和我相處二十多年,彼此也算是合得來。並且上次一戰,章仙長對易掌門的風采,也是欽佩的很,所以我們商議之下,就決定相攜前來。請易掌門放心,我等行蹤非常保密,只要貴門不予聲張,吳國朝廷肯定想不到我們會在此處,太平門也就不會有任何麻煩。
在二十年內,吳國必亡!而天下興亡之時,正是太平門招收弟子最好的時機。若易掌門不嫌棄下官年老體弱,下官願為太平門的發展,貢獻自己一份微薄之力。這一切,都是本人肺腑之言,還請易掌門三思。”
鄭浩華一口氣說了一長串的話,然後就靜靜的等待著易劍南的回覆。
易劍南聽著他的話,和宋初雲對望一眼,都看出彼此眼中的鄭重。這鄭浩華說的話,卻是帶來了很多資訊,若非是官場之人,顯然是不會對吳國上層有如此清醒的認識。聽聞二十年內,吳國必有大難,甚至有亡國之危,易劍南的眼睛卻是眯起來。
若當真如此,亂世除了好收徒弟之外,也是太平門獲得功德值的最佳時段。二十年的時間,足以讓他將太平門的弟子們,都修煉到築基、金丹期的樣子。如此數量之下,只要敵對修士中沒有太多的元嬰期修士,易劍南都是屹然不懼。
易劍南以前在聽書院牆角的時候,也曾記得一句話,修身、齊家、平天下!而他們的修煉,當然就是修煉自身,而齊家易劍南現在卻不追求。但是平天下的話,就可以帶給千萬百姓安康的生活,自然是能夠獲得無上的功德。
只是不清楚,這人的話中,有幾分可信?宋初雲似乎知道易劍南在想什麼,輕輕的點點頭,卻是她沒有感覺到鄭浩華在說謊。
“兩位道友,你們的意思呢?”易劍南直接抬頭看著章君輝和米平哲,這兩個都是金丹期的修為,只是米平哲只不過是金丹初期,卻是比不得章君輝這個金丹後期的修為。只是章君輝當初在易劍南的面前,都是黯然而回,所以聽到他的問話,這兩個仙官,卻是連忙踏前一步,齊齊的向易劍南拱手。
“只要道友允許,我和米道友自然願意跟隨鄭大人,加入貴門,為貴門效力。只是,我們希望在修煉中,易道友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靈石,因為此處靈氣實在太過微薄。”章君輝說,“我知道道友還是有些疑惑,但是鄭大人和我們是真心願意加入。”
“我沒有意見,鄭大人對我有救命之恩,在鄭大人去世之前,我願意追隨他身前身後。如果貴門當真有發展前途,那麼在鄭大人去世後,我也可以長留貴門。”米平哲一臉平靜,他是個散修,卻是沒有章君輝那麼多的顧忌。當初和人一場爭鬥,差點身死道消,卻是受了鄭浩華的恩惠,他那些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