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賞析:
一、原文釋義:
在東邊那片廣袤的高地之上,黃昏的帷幕悄然降下,我靜靜地佇立遠望。此時的我,心中充滿了彷徨與迷茫,彷彿一葉在茫茫大海中漂泊的孤舟,不知該去何處尋找那可以依靠的港灣。“徙倚”二字,如同一幅生動的畫面,將我的不安與無措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我徘徊不定,腳步沉重,內心深處彷彿有無數的聲音在交織、在掙扎,卻始終無法找到一個明確的方向。每一棵樹,都像是一位沉默的見證者,它們身披濃濃的秋色,那金黃、橙紅、深褐的色彩相互交織,宛如一幅絢麗多彩卻又略帶憂傷的畫卷。每一座山,都沉浸在落日的餘暉之中,那溫暖而又略帶淒涼的光芒,輕輕地灑落在山間,勾勒出一道道柔和而又神秘的輪廓。牧人驅趕著牛犢,緩緩地踏上歸程,他們的身影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那麼寧靜而又溫馨。牛犢們邁著悠閒的步伐,時而發出幾聲低鳴,彷彿在訴說著一天的疲憊與滿足。獵人騎著馬,帶著滿滿的獵物歸來,馬蹄聲在寂靜的空氣中迴盪,那是他們辛勤勞作的成果,也是大自然對他們的饋贈。然而,當我環顧四周,卻發現沒有一個相識的人。在這陌生的環境中,我感到一種深深的孤獨與寂寞。於是,我只能長聲高歌,懷念古代隱士采薇而食的高潔生活。那悠揚的歌聲,彷彿穿越了時空,與古代的賢者們對話,訴說著我內心的渴望與追求。
二、詩篇背景:
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他生活在隋唐之際,那是一個風雲變幻、社會動盪不安的時代。王績生性放達,不喜拘束,對官場的虛偽和爭鬥深感厭倦。他渴望自由,追求內心的寧靜與真實。這首詩極有可能是他在歸隱田園之後所作,在那遠離喧囂的鄉村之地,他用詩歌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深刻思索。
三、賞析分享:
1. 孤獨的田園守望者:詩的開篇“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猶如一把鑰匙,開啟了一扇通往孤獨與迷茫世界的大門。詩人站在東皋之上,黃昏的餘暉將他的身影拉長,顯得格外孤獨。他的“徙倚”,不僅僅是身體的動作,更是內心的掙扎。他在尋找著什麼,或許是一種歸屬感,或許是一種人生的方向。這種孤獨的守望,既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也反映了他內心的空虛和迷茫。在現代社會,我們也常常會有這樣的時刻,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該何去何從。詩人的孤獨,讓我們感同身受,也讓我們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2. 絢麗多彩的秋色畫卷:“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詩人以簡潔而生動的筆觸,為我們描繪出一幅絢麗多彩的秋色畫卷。每一棵樹都像是一位藝術家,用自己獨特的色彩和姿態,詮釋著秋天的美麗。那金黃的樹葉,如同一串串金色的鈴鐺,在微風中搖曳,發出清脆的聲響;橙紅的楓葉,如同一團團燃燒的火焰,照亮了整個秋天;深褐的樹幹,如同一幅幅古老的畫卷,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每一座山,都沐浴在落日的餘暉之中,那溫暖而又略帶淒涼的光芒,彷彿是大自然給予它們的最後一抹溫柔。這兩句詩,不僅展現了大自然的美麗,也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也是一個凋零的季節。詩人在欣賞這美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人生的無常和無奈。我們也應該像詩人一樣,珍惜每一個美好的瞬間,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因為時光匆匆,生命短暫,我們不能讓美好的時光輕易流逝。
四、深度思考:
1. 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詩中描繪的田園風光,讓我們深刻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