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漫叟以公田米釀酒,因休暇,則載酒於湖上,時取一醉。歡醉中,據湖岸,引臂向魚取酒,使舫載之,遍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於君山之上,諸子環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
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
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
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坐以散愁。
賞析:
一、原文釋義:
我這漫叟以公田所產之米釀成美酒,趁著休假的閒暇時光,便用小船載著酒來到石魚湖上,時常沉醉其間以求一醉方休。在歡快的醉意朦朧裡,我倚靠著湖岸,伸臂從石魚中取出美酒,讓小船裝載著,為在座的所有人逐一斟上。恍惚之間,感覺自己彷彿倚靠著巴丘在君山之上開懷暢飲,諸位友人環繞著洞庭湖而坐,那載著美酒的小船在波濤中飄飄搖搖地來來往往。於是我創作此歌來記錄並抒發這般情境。
石魚湖,其景仿若洞庭湖般遼闊壯美,夏日的湖水即將漲滿,君山一片青蔥欲滴。以巍峨的山巒為巨大的酒杯,以浩渺的湖水為寬廣的酒池,眾多酒徒清晰分明地坐在各個洲島之上。連日來長風不停地掀起洶湧的大浪,然而卻無法阻止人們運送酒舫的熱情與決心。我手持長長的瓢坐在巴丘山上,為在座的各位殷勤地斟酒,期望藉此消散內心的憂愁。
二、詩篇背景:
此詩作於元結任道州刺史期間,詩人於繁忙的公務之餘,得以忙裡偷閒遊賞石魚湖,飲酒作歌,抒發了其閒適愉悅的心情以及對自然的深深喜愛,同時也隱隱透露出對官場束縛的些許超脫之意。當時的社會環境或許充滿了壓力與困擾,但在這湖光山色之間,元結尋得了一片心靈的淨土。
三、賞析分享:
1. 湖景描繪的生動:開篇“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詩人以簡潔而傳神的筆觸勾勒出石魚湖的迷人景色,將其與廣闊的洞庭湖相媲美,瞬間凸顯出石魚湖的浩渺無垠。“夏水欲滿”四字,生動地描繪出湖水即將漲滿的那種蓬勃欲發的動態之美,彷彿能聽聞湖水汩汩上漲的聲音。“君山青”則以一個“青”字,鮮明地展現出山色的青蔥翠鬱,讓讀者的眼前仿若能浮現出那波光粼粼、青山環繞的如詩如畫的美景,如同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卷在我們面前緩緩展開。
2. 獨特的想象與意境營造:“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詩人在此展開了大膽而奇特的想象,把雄偉的山巒比作巨大無比的酒杯,把廣袤的湖水當作無邊無際的酒池,這種超凡脫俗的想象令人拍案叫絕。而“酒徒歷歷坐洲島”一句,透過“歷歷”二字,清晰地描繪出酒徒們散坐於各個洲島之上的情景,為整個畫面增添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營造出一種豪放不羈、灑脫自由的意境,讓人彷彿能感受到那熱烈歡快的氛圍,彷彿能聽到酒徒們的歡聲笑語在湖面上回蕩。
3. 風浪與飲酒的對比:“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長風連日掀起的驚濤駭浪與人們執著堅定地運送酒舫的行為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那洶湧澎湃的大浪,展現了大自然的雄渾力量和威嚴氣勢;而人們毫不退縮、一往無前地運酒的決心,則突出了他們對飲酒作樂的熱切渴望和堅定追求。這種對比既顯示了詩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又表現出他不為外界干擾、盡情享受當下歡樂的豁達心境,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那種樂觀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
4. 自我形象的刻畫:“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坐以散愁”,詩人透過這一描寫,生動地刻畫了自己手持長瓢為眾人斟酒的豪爽形象。那“持長瓢”的姿態,透露出一種自信與從容;“酌飲四坐”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