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餘。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簷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祗是薰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賞析:
一、原文釋義:
洛陽有一位女子與我家對門而居,正處於十五六歲的美好年華,容貌嬌豔動人,楚楚風姿。她的如意郎君騎著配有玉勒的青驄駿馬,身旁的侍女用金盤呈上精心烹製的鮮鯉魚。彩繪精美的樓閣和硃紅華麗的高樓相互對望,紅桃綠柳在屋簷下輕柔低垂,隨風搖曳。出行時,羅帷遮掩著她被送上華貴的七香車,歸來時,寶扇相迎她進入美輪美奐的九華帳。她的丈夫正值青春年少就已富貴非凡,意氣驕縱、奢侈無度,遠超石季倫。他親自憐愛教她翩翩起舞,不惜將珍貴無比的珊瑚隨意贈人。春天的窗前,曙光漸逝,九微燈的碎片如同飛花般飄落門鎖。嬉戲過後,再也沒有練習曲子的時候,梳妝完畢,也只是薰香閒坐。在城中結識的都是富貴顯赫之人,日夜往來的都是趙李這樣的名門望族。有誰憐惜那容貌如玉般美麗的越女,只能貧賤地在江頭獨自浣紗。
二、詩篇背景:
此詩創作於王維早年時期,透過細膩描繪洛陽女兒的生活場景和命運起伏,生動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貧富差距懸殊以及不同階層的生活狀態和價值取向。
三、賞析分享:
1. 生活場景的描繪:“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簷向。”詩人以細膩入微、生動逼真的筆觸,精心勾勒出一幅洛陽女兒富貴奢華、美輪美奐的生活畫卷。那配有玉勒的駿馬、金盤裡的美味鯉魚,以及相互對望的彩繪樓閣和硃紅高樓,還有低垂搖曳的紅桃綠柳,共同構成了一個充滿視覺衝擊力和感官享受的繁華景象,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那種極度的富貴與繁榮。
2. 人物形象的刻畫:詩中不僅生動描繪了洛陽女兒的傾國傾城之貌,還透過“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等細節,深入展現了她丈夫的驕奢放縱和對她的極度寵愛。這種細緻的描寫不僅豐富了人物的外在形象,更揭示了他們內心的情感世界和價值觀念,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鮮活,彷彿從詩中走出來一般,真實可感。
3. 對比手法的運用:“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與前面洛陽女兒的富貴生活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猶如一把利劍,直刺人心。這種巨大的反差不僅突出了社會的極度不公平和命運的無常多變,更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讓讀者在對比中深刻感受到貧富差距帶來的衝擊,進而引發對社會現象的深入思考。
4. 主題的深刻性:整首詩表面上是對洛陽女兒生活的細緻描繪和生動展現,實則蘊含著詩人對社會現象的深邃思考和對底層人民的深切同情。透過對洛陽女兒富貴生活的描寫,以及與越女貧賤命運的對比,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階層的固化和貧富懸殊的現狀,揭示了社會的黑暗面和人性的複雜性,讓讀者在欣賞詩歌的同時,也能對社會現實有更清醒的認識和更深刻的反思。
四、深度思考:
1. 社會階層與公平:詩中所展現的貧富差距懸殊的現象,促使我們深入思考社會階層固化的問題。在現代社會,我們應當致力於打破階層之間的壁壘,構建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透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