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章 《深度剖析〈送陳章甫〉:離情別緒與豁達胸懷》

原文: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陳侯立身何坦蕩,虯鬚虎眉仍大顙。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雲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鄭國遊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賞析:

一、原文釋義:

四月南風吹拂,大麥一片金黃璀璨,棗花仍散發著芬芳尚未凋落,梧桐葉子已在悄然抽長,愈發繁茂。清晨在青山之畔相互辭別,日暮時分那青山仍依稀可見,出門時馬的嘶鳴聲,如泣如訴,深深勾起了對故鄉的眷戀與懷想。陳侯為人立身處世是何等的襟懷坦蕩,他有著虯龍般剛勁的鬍鬚、猛虎般威嚴的眉毛,還有寬闊高聳的額頭,儀表堂堂,威風凜凜。他的腹中珍藏著萬卷詩書,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怎肯低頭埋沒在鄉野民間,庸庸碌碌度過此生。在東門買酒與我們一同暢飲,心境開闊,將萬事看得如同鴻毛般輕盈,灑脫不羈。醉臥之後不知白晝已暮,有時醒來,徒然望著天空中那孤獨的雲彩高高飄蕩,思緒萬千。黃河的浪頭洶湧澎湃,連天昏黑,一片蒼茫,渡口停舟,卻因風浪洶湧無法渡過,令人心急如焚。鄭國的遊子尚未回到魂牽夢繞的家鄉,洛陽的行客只能空自嘆息,滿心憂愁。聽聞你在故鄉相識眾多,或許能得到些許慰藉,可昨日剛被罷官,如今的狀況究竟如何呢?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二、詩篇背景:

此詩的作者為李頎,其創作背景可能是李頎與友人陳章甫分別之時。陳章甫即將踏上前途未卜的新旅程,李頎滿懷深情與不捨,以詩相贈。這首詩字裡行間不僅流淌著對友人的深情厚誼和美好祝福,也蘊含著對人生世事的感慨與思考,更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人心態。

三、賞析分享:

1. 自然景象的烘托:“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詩的開篇猶如一幅色彩斑斕、充滿生機的初夏田園畫卷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在溫暖和煦的南風輕拂下,大麥金黃似浪,棗花芬芳馥郁,桐葉繁茂蔥鬱,大自然的蓬勃生機與美麗景緻令人陶醉。然而,就在這看似美好的景象之中,卻瀰漫著離別的哀愁與憂傷。友人即將遠行,那馬的嘶鳴聲彷彿是離別的悲歌,聲聲刺痛著彼此的心絃,觸動著內心最柔軟的角落。而青山朝別暮見的描繪,看似平常,實則蘊含著無盡的深意。它巧妙地暗示了路途雖近,山水依舊,但友人離去後的歸期卻難以預料,充滿了變數。這種不確定性更增添了離別的傷感與惆悵,讓人感嘆世事無常,聚散匆匆。同時,也透過自然景象的恆常不變與人事的無常多變形成鮮明對比,引發了人們對時光流轉、聚散離合的深深感慨和對故鄉的無盡思念。在這美景與離愁的交織中,讓人在欣賞大自然的美妙之時,也不禁為即將到來的分別而黯然神傷,感受到了離別的苦澀與無奈。

2. 人物形象的刻畫:“陳侯立身何坦蕩,虯鬚虎眉仍大顙。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詩人以細膩而生動、精準而有力的筆觸,為我們精心刻畫了陳章甫的鮮明形象。他那虯鬚虎眉、寬闊額頭的外貌描寫,栩栩如生地展現出其陽剛威武、氣宇不凡的獨特氣質,彷彿一位英勇豪邁的壯士躍然眼前。而“立身坦蕩”這一簡潔而深刻的表述,則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陳章甫內心世界的大門,深刻地揭示了他正直豪爽、胸懷磊落、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更令人欽佩的是,他不僅外貌出眾,品德高尚,更擁有著淵博的學識和非凡的才華。他腹有詩書萬卷,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