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深度剖析〈山石〉:韓愈的山寺夜遊與人生感懷》

原文:

山石犖确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賞析:

一、原文釋義:

山石嶙峋險峻,道路狹窄崎嶇,黃昏時分抵達寺廟,只見蝙蝠在空中紛飛。進入大堂坐在臺階上,恰是新雨過後,芭蕉葉寬大舒展,梔子花開得肥碩嬌豔。僧人言說古壁上的佛畫精妙絕倫,點火照明觀看,所見卻寥寥無幾。為我鋪好床鋪,擦拭淨坐席,準備了羹飯,雖是粗茶淡飯,也足以讓我飽腹滿足。夜深人靜躺臥下來,各種蟲子都停止了鳴叫,清朗的月光從山嶺升起,柔和的光輝悄然照入門窗。天亮後獨自離開,沒有明確的道路可循,在煙霧繚繞中上下穿行,高低起伏。山上紅花絢爛,澗水碧綠澄澈,繽紛多彩,不時能看到十圍粗的松樹和櫪樹屹立其間。面對溪流,赤著腳踏在澗石之上,聽著水聲激盪,感受著清風吹動衣裳。人生能像這樣自由自在、快樂愜意,又何必受拘束被人牽制?可嘆啊,我的幾位友人,怎麼能到老了還不迴歸這種自在逍遙的生活呢?

二、詩篇背景:

此詩為韓愈在德宗貞元十七年(801 年)夏末所作,當時他正前往洛陽,途中留宿惠林寺。在這短暫的停留中,詩人借描繪山寺夜景,抒發了自己對自然的喜愛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同時也流露出對人生的一些深刻思考。當時的社會環境或許充滿了種種束縛和壓力,而韓愈在這山寺的寧靜與自然的美好中找到了片刻的心靈慰藉。

三、賞析分享:

1. 山寺景象的描繪:開篇“山石犖确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詩人以簡潔而有力的筆觸勾勒出山寺周圍環境的險峻與奇特。“山石犖确”形象地描繪出石頭的嶙峋和道路的艱難,讓人感受到旅途的艱辛。“黃昏到寺蝙蝠飛”則營造出一種神秘而幽靜的氛圍,黃昏的餘暉與飛舞的蝙蝠,為山寺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2. 雨後美景的刻畫:“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這一句透過對雨後芭蕉葉和梔子花的細緻描寫,展現出大自然在雨後煥發出的蓬勃生機。那寬大的芭蕉葉和肥碩的梔子花,彷彿是大自然特意為詩人準備的一場視覺盛宴,讓人感受到清新與美好。

3. 古壁佛畫的神秘:“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僧人對古壁佛畫的稱讚引發了詩人的好奇,然而點火照明後所見的稀少又增添了幾分神秘。這種神秘不僅吸引著詩人,也讓讀者不禁遐想那隱藏在黑暗中的佛畫究竟有著怎樣的精妙之處。

4. 寺中款待的溫馨:“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短短數字,生動地表現出僧人的熱情好客。在這陌生的山寺中,詩人感受到了溫暖與關懷,即使是粗茶淡飯,也足以慰藉旅途的疲憊,讓人感受到人性的善良與美好。

5. 月夜寧靜的氛圍:“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夜深時分,萬籟俱寂,百蟲停止了鳴叫,唯有清月從山嶺升起,月光透過門窗灑入屋內。這種寧靜而美好的氛圍,讓人的心靈得到了極大的放鬆和安寧,彷彿時間都在這一刻靜止。

6. 清晨行路的迷離:“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清晨的煙霧瀰漫,道路模糊不清,詩人在其中獨自穿行,上下起伏。這種迷離的景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