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河方面軍、梅列茨科夫率領的伏爾加河區方面軍,以及在外線其牽制作用的崔可夫所指揮的高加索方面軍。在整場地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已經動用了整整一百萬兵力。倘若再加上此刻仍舊在陸續調撥的六個預備隊集團軍。那麼這場戰役中蘇軍地總兵力已經超過了一百二十萬,這是全蘇陸軍總兵力的五分之一強。
如今回頭頭想想吉爾尼洛娃在信中所提到地那一點猜測。楚思南覺得那真是真知灼見,無論怎麼說,能夠統一指揮如此龐大的部隊進行作戰,這名指揮官在身份上也定然同準戰時元帥沒什麼區別了。而在如今的蘇軍將帥裡,元帥的身份並不多見,總共加起來,也就是區區的兩三個而已。
在蘇軍進一步增強斯大林格勒外圍地區兵力的同時。德軍方面也沒有閒著。在七月九日、十一日這兩天,德軍的B集團軍群下屬地第二集團軍以及A集團軍群下屬的第五十七裝甲軍相繼對蘇軍的包圍圈發起突擊,其目的就是重新打通從這兩個方向上進入斯大林格勒的通道。
七月九日,德軍第二集團軍兵分兩路,分別從托爾莫辛西南、南部兩個方向對駐守該地區的蘇軍第一近衛集團軍陣地反動攻勢,在坦克以及猛烈炮火地掩護下。德軍的進攻部隊甚至一度打到了托爾莫辛的城郊,其間,連續攻克蘇軍地四道防線。但是就在托爾莫辛城下。德軍的攻勢遭遇到了蘇軍遠端炮火的密集阻擊。呼嘯而來的火箭彈如同耕犁一般劃過德軍的坦克陣列,只是幾個呼吸間,就能將十數輛甚至是數十輛坦克融近火海,那是喀秋莎的威力,面對這種蘇軍從地獄解放出來的恐怖火炮,德軍傷亡慘重。面對炮火之後蘇軍蜂擁而來的坦克、騎兵相混雜的、如同潮水一般的衝鋒,親自前來指揮這場作戰的魏克斯黯然神傷,原本,他是想透過這一場作戰作為自己退出軍伍前的最後一份獻禮,但是其時,那即將到手的托爾莫辛卻成為了他遙不可及的目標。
七月十日午時,在付出了兩個師的慘重代價之後,德軍第二集團軍奉命向後方轉移,與此同時,在魏克斯的命令之下,德軍B集團軍群的所有斯大林格勒外圍部隊向後方撤退,最終在以莫爾佐夫斯克為中心的一帶地域構築防線 ̄ ̄對於最精銳的第六集團軍被圍困的B集團軍群來說,繼續在這一線上實施進攻,已經成為了夢幻般不現實的奢望。
至此,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的外圍地區,完全被蘇軍所控制,直到整場戰役結束,德軍都沒有能夠再在這一線上發起一次像模像樣的進攻。
七月十五日,魏克斯正式辭去B集團軍群最高司令一職,乘坐著一輛載滿傷兵、被愁雲所籠罩的列車,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德軍指揮官黯然西去。在正式離開指揮部之前,魏克斯同身陷包圍圈中的保盧斯通了一次話,在這次通話中,魏克斯的一句話令所有在場的人憂心忡忡 ̄ ̄“在斯大林格勒的炮火與驕陽背後,失敗的陰雲正向我們飄來,元首的魅力顯然不足以驅散它,而我也看不到轉機在何處。”同樣是在這次通話中,魏克斯以朋友的身份向保盧斯提出建議,那就是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想要獲取勝利已經成為虛無縹緲的幻影,也許,如何儲存實力,以便讓更多的德意志士兵返回祖國,才是一名指揮官最應該優先考慮的問題。
就在魏克斯兵敗托爾莫辛的同一天,指揮南線戰役的曼施坦因也同樣在為解救第六集團軍做著自己的努力,為此,他甚至違背了元首的命令,擅自將原定進攻高加索方向的第五十七裝甲軍撤了下來,並轉而將他們投放到格盧博基、科爾尼科沃一線的戰場上去。
其實,早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僵持不下地時候。曼施坦因便已經感覺到在那裡所存在的危機了。很顯然的,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城中投入的兵力著實不多,而作為進攻一方,德軍在進攻側翼、後翼所佈置的兵力又太少,兩相對比之下,整場戰役中所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