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融資之後,本來facebook的市值一下子就到了1600億美元,2012年底的時候升到1800億,隨後經過2013~2015幾年發展,最後攀升到2600億,才隨著熱錢和產業佈局的趨緩降低增長勢頭。
然而,如今的扎克伯格,也是有不得不提前一年、忍受低熱錢環境ipo的理由的——因為初見和微信的提前兩年多出現,snapchat、kakao…talk、line、whatapp等相互存在借鑑關係的軟體,也等比提前了兩年。
扎克伯格深知facebook的短板,必須依靠整合進whatapp來接續和完善facebook的產業生命。所以為了收購成功,他什麼代價都願意出。區區提前上市損失一些市值,又算得了什麼呢。
於是,facebook的上市成果,和平行時空對比一下,大致就是這樣的:時間早了一年,ipo後的總市值低了25%~30%。
ipo完成後,扎克伯格在2011年三季度完成了對whatapp的收購,把那個“美版微信”拿下。這筆交易花掉了幾乎相當於他整場ipo融到的錢——收購價也是180億美金。
只不過,他沒有全部給現錢,而是給了10%facebook的置換股(價值120億美元),外加60億美元現金。
這筆交易的規模,一點都不比顧莫傑收nhn集團小。
在後世的歷史書上,2011年的網際網路界,就是以顧莫傑的170億收nhn,和扎克伯格的180億收whatapp,而變得濃墨重彩的。
收掉whatapp後,扎克伯格到2012年年關之前,剩下的精力顯然都會重點放在整合歐美的即時通訊市場方面,暫時無暇他顧。
……
這一年裡,比扎克伯格還忙的大有人在。
比如中國市場上,自從年初的紅包雨和移動支付場景建設概念被提出後,一貫是國內主流電商的阿狸集團自然不會放過深耕細挖的機會。
馬風一邊支援內部創業,一邊到外面買買買整合資源。
作為支付寶副總之一的程唯,年初創立了一個名叫滴滴打車的叫車服務公司。馬風對此也是持放手的態度,任由對方脫離後自行創業,只要接受阿狸的投資就行。阿狸方面經過幾輪篩選,覺得這個專案還挺靠譜,推廣也得力,一年裡分兩三輪,總共投了十幾億人民幣,就弄出了兩千多萬高頻使用者量、幾十萬協議司機。
這期間,主要的工作量和難度自然是突破全國各大城市的計程車公司管理壁壘、拿到讓司機裝滴滴的行政審批許可權——這種在紅線內外波動的敏感行業,在創業的第一兩年,所要面對的最兇狠的敵人,往往還不是同行的競爭,而是政府的監管和壓制。
另一邊,因為藤迅和初音的捉對廝殺,誰都沒工夫顧及這個市場,所以另一個時空的惡性補貼大戰也不可能爆發了,這個市場純粹是在用便捷性獲客,發展緩慢而良性。
程唯也不是完全沒給直接貼錢,只不過這種貼錢往往是技術性的——因為此前的打車服務對於“是否完成當次載客”的評估,需要經過一個計程車公司層面的結款中介,所以很多司機不願意用電子支付——
客戶用電子支付的話,錢不是直接打到司機帳號裡,有個時間差。而收現金的話,現金是直接攥在手裡的,比較有安全感,不用到計程車公司賬戶上過一道手續。
滴滴打車磕磕絆絆運營了一個季度左右的時候、也就是下半年剛開始時,發現了這個問題,程唯便開始了“延時補貼”的策略以拉攏全國各大加盟城市的計程車司機。
給了補貼之後,客戶在支付寶上付款後,滴滴app直接往司機支付寶裡打錢,等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