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1部分

會太多。

要不然出現在這個前室中的陪葬品,就不應該是這些粗糙的瓷器和陶器,而是來自景德鎮皇室御用的精美珍瓷。

不過,即便是這些瓷器並不出眾,劉東也絲毫沒有留下的意思。因為博物館和私人收藏不同,博物館藏品除了看重精品之外,也注重收藏的譜系完整。

這批北元時期的代表性瓷器,能夠極大的豐富現在劉東圓明博物館的收藏!

當然,周圍牆壁上的壁畫劉東也沒放過,這東西可比這些瓷器陶器之類的陪葬品珍貴多了。

等劉東清理完了前室,很快便順著相連的墓道來到了墓葬的中室,中室的建築格局跟前室一樣,都是仿照蒙古包樣式的平面抹邊八角形穹頂結構。不過中室的面積要比前室大了一半,有將近150平左右的空間!

同樣,在中室的牆壁上也有顏色鮮豔的壁畫,不過壁畫的內容不再是戰爭,而是古代皇帝上朝時的場景。

最中間的,就是頭戴笠子帽,耳畔垂著兩條髮辮,身穿黃色‘質孫服’,腰扎金帶,端坐在龍椅上的元代皇帝形象。

而在他的下首則是形象各異,但同時穿黃色衣服的朝臣百官。

這也是元朝服飾的特殊之處,在元代大宴活動中,天子百官要穿統一顏色的服裝,稱為“質孫服”,也稱‘一色衣’!

除了皇帝和百官,在這幅壁畫上,還出現了舞女、太監和侍者的形象,不過這些人地位卑賤,所以比起皇帝和百官,在形象上要小了很多。

除了壁畫,中室自然也少不了陪葬品。

不過,除了十幾箱黃金白銀,以及一部分珠寶還算是不錯的收穫之外,其他綾羅綢緞什麼的都已經腐朽了。就算是劉東的舍利元光都難以修復完整。

“真是可惜了!”

看著幾個箱子中已經快腐化成灰的書籍和畫卷,劉東忍不住嘆了口氣。

元昭宗‘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在幼年時,便隨南人學者鄭深,學習《孝經》等儒家經典。

深受中原文化影響,尤其偏愛宋徽宗的瘦金體,曾經收藏了不少有宋時期的名家手跡。想來這幾箱子已經腐化成灰的故紙堆中應該有宋徽宗的手跡。

而宋徽宗的書法和畫作,拿到現在可是個頂個的一級文物,好一些的幾乎都算國寶了。

當然,就算劉東再可惜,面對一堆灰塵也是迴天乏力了!

舍利元光雖然神奇,但到底不是萬能的!

平復了一下心情,把中室裡有價值的陪葬品蒐羅了一下後,劉東順著墓道朝後室走去。作為存放墓主棺槨的主墓室,防禦設施要比前室和中室更多一些。雖然沒有陷阱,但在中室與後室之間,一道厚實的漢白玉石門攔住劉東的去路。

而且,這道沉重的石門後面,還使用了中國帝王墓葬中常用的‘自來石’裝置。

所謂的‘自來石’就是一根堅硬的石條而已。

解釋起來也簡單,一般來說,在開鑿墓室的時候,工匠們會先將石門門軸的上下端製作成球狀,又在兩扇石門中間齊門縫的相同部位,雕鑿出一個表面突起的槽,然後再在門內中軸線不遠的石鋪地面上,鑿出一個前淺後深的槽來。

關閉石門前,人們先將那根有相當寬度的石條,放在地面的凹槽內,並慢慢讓其前傾,使之與石門接觸。

當人們從地宮中撤出後,石條藉助其本身傾斜的壓力和門軸軸端的“滾珠”作用,自動地推著石門關閉,直到它的頂端落在兩肩石門的那個凸槽內。這時,誰若要從外面將石門推開,也只能是痴心妄想了。

聽著好像很簡單,但是在現代科技看來如此不值錢的東西,在古代那種生產力不發達的矇昧時代,確是蘊含著工匠們聰明才智和對諸多科學原理巧妙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