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啊,如果在一個團裡有十架這種連發槍,完全可以對抗三萬人的進攻了。”
商毅也連連點頭,道:“不錯,不錯,這種槍造得確實不錯。”
孫和鼎聽了,也十分高興,道:“王爺,各位看第二種連發槍吧。”
這時兵工廠的員工已經將第二種連發槍裝好了,這種連發槍的樣子到是像一門火炮,有一個粗大的炮管,並且架在一輛炮車上推過來,也是三架。
段鵬不禁好奇道:“這不是一門火炮嗎?怎麼叫連發槍呢?”
商毅笑道:“你過去仔細看看。”
段鵬聽了,馬上來到這門像火炮的連發槍前,這才發現原來炮管是一個大圓筒,裡面密密麻麻排著幾十根槍管,樣子到像蜂窩一樣。段鵬這才明白,其實還是多管連發槍。
這種槍的名字叫米特留雷斯槍,是在1851年,比利時的法肯姆普斯上尉發明了一種改良的排放槍,後來由他的同胞比利時著名的軍械設計師,約瑟夫?蒙蒂格尼進行改良,被當時法國拿破崙三世採用。後來“米特留雷斯”這個詞,也成為法國機關槍的名詞。
米特留雷斯槍是將三十七根槍管鑄在一個圓管裡,子彈裝填工具是一塊帶有三十七個圓孔的鋼板,每個圓孔內插入一顆子彈,每顆子彈的位置對應一根槍管。擊發機構由一個手柄驅動,順時針轉動手柄一週,全部三十七發子彈會在一秒鐘內全部射出。然後再抽出子彈裝填鋼板,更換一塊,就可以繼續發射。
如果射手願意,他也可以透過控制搖動手柄的速度讓每根槍管以任意速度依次擊發。居說按照當時的記錄,一個操作嫻熟的米特留雷斯槍操作組的平均射速為每分鐘十二次齊射,即四百四十四發子彈。當然這只是一個理論數字,在實際操中,是遠遠達不到這個水準。
不過由於米特留雷斯槍的外型像一門小炮,又裝有輪子,因此法軍在普法戰爭中並沒有把它拿來當作步兵支援武器,反而大部份被當成炮兵使用。結果表現得一蹋糊塗,只有在少數支援步兵的例子中,它的效果十分良好。結果在普法戰爭之後,被加特林槍取代了。而比利時也曾把它推銷給當時的中國,但中國並沒有購買。
但由於米特留雷斯槍的製做工藝過於複雜,由其是對子彈裝填鋼板和槍管對位的精準度也要求更高,因此出故障的機率也就更大。在試射的時候,只有一門米特留雷斯槍在三分鐘內順利發射,其於兩門都出現了卡殼現像。但順利發射的那一門米特留雷斯槍,在三分鐘內,打光了十三個子彈裝填鋼板。平均一分鐘達到驚人的一百五十發。雖然射程和防衛槍差不多,但射速幾乎是防衛槍的一倍,因此威力也更大。
段鵬、何衝、張達江等人也看得目瞪口呆,過了好一會兒,段鵬才道:“如果不是卡殼的話,這種連發槍也在可怕了。”
商毅也點了點頭,在這個時代,米特留雷斯槍確實己經是最可怕的武器了。不過現在看來,目前的工藝水平離這種槍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估計還難以大規模的普及部隊使用,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第二二二章 新武器(三)
下面測試第三種連發槍,這種採用的是跟前二種的連發槍完全不同設計,只有一根槍管,沒有轉盤,而槍管上方設計了一個彈藥斗方,子彈藥就是斗方放入。
這種槍叫做咖啡磨槍,用於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因為這個斗方很像咖啡磨的方形漏斗,因此當時美國總統林肯給它取名叫咖啡磨槍。
它的填彈方式是,在使用之前,首先將紙殼子彈裝在一個小鐵管中,底部裝上雷管帽,放在槍管上方的斗方裡。由於重力的關係,裝有子彈的小鐵管會一顆顆落下到槍機裡,槍手轉動搖桿,子彈會在鐵管對正槍管時發射出去,然後空鐵管會從底部掉出。此時彈藥手的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