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部分

高貴品德。堪與飽學詩書計程車人“不受嗟來之食”相媲美。

歷史記載,在岳飛首次率軍北伐的時候,在大營留守計程車卒就有因缺少軍糧而被餓死的。在艱難困苦的時刻,能竭力堅持這種崇高行為的軍人,其內心就是聖賢潔身自好的仁德境界,岳家軍之“自苦能仁”堪為聖賢之德。在兩宋之間那個亂世裡,昏君當道,奸臣盛行,外寇強大,內戰頻頻,不法強徒,橫行江湖,軍人是多麼容易受到誘惑,多麼容易選擇一條更容易的謀生之路啊。多少宋軍官兵,浪跡江湖成為土匪,而岳飛卻在國難當頭之季,率領飢寒之中計程車卒,保衛著顏面掃地的漢族政權,來捍衛整個中華民族的尊嚴。岳飛駕御手下計程車兵,該是多麼的艱難,惟有推誠於眾,大義凜然,才能在此危局行於正義。

在《孫子》兵法中,論述為將之道,有“將者,智,信,仁,勇,嚴”五道之論,但是岳飛特立獨行,將這個次序做了調整,將“仁”字放在第一位。岳飛曾說:“用兵者無他,仁,信,智,勇,嚴五事,不可不用也。有功者重賞,無功者重罰,行令嚴者是也。”

這個順序的差別是岳飛和孫武軍事思想的巨大分別。孫武著眼於軍事藝術,戰勝為上,故認為軍事的真理是以智為先,而岳飛把軍事的真理看作是救助民眾廣行仁慈的手段,因此以仁為先,以信次之。歷史記載,岳飛麾下者,人百其勇。如同孟子所云“仁者無敵”!

以中國古代史而言,雲錚最佩服的兩員將領,一是南朝梁國的陳慶之,一是南宋的嶽武穆。然而記錄陳慶之戰績的《梁史》有些不大可靠,他的功績或有誇大,所以岳飛就成了雲錚最為佩服的大軍統帥。

他所佩服岳飛的地方主要有兩點:一是岳飛為國舍財之德;二是岳飛為國舍親之德。

凡夫難以割捨自家財產,岳飛皆能捨之,舍家產為國財。在南宋當時貪汙盛行的社會里,能“一錢不私藏”,公私分明已屬不易,而岳飛卻能“所得錫齎,率以激犒將士,兵食不給,則資糧於私廩”。岳飛身為大員之後財產很多,卻經常拿出自己的家產資助軍隊的建設。有一次,岳飛讓家人將自家“宅庫”裡的所有物品,除了“宣賜金器”外,全部變賣,交付軍匠,造良弓兩千張。岳飛遇難後,秦檜派人抄家,除了江州的田地房產外,其家僅存金玉犀帶數條,還有錢一百餘貫,書籍數千卷,卻另藏有布絹三千匹,米和麥五千餘斛——這些巨量的布和糧是為了補貼軍用放置的。

凡夫難以割捨兒女私情,岳飛皆能捨之,舉私情報國恩。岳飛為了使自己的兒子成為國家的棟樑,不惜採用嚴酷的教育方法和訓練措施,他讓岳雲和嶽雷從小都學習種地,以及艱苦而勤奮地學習武功。一次,岳雲在訓練披重鎧騎馬衝下陡坡的時候,由於跌落馬鞍而被岳飛嚴厲地責以鞭刑一百。歷史記載岳雲十二歲就於張憲所部參加作戰,十六歲就勇冠三軍,能運重達幾十斤的兩杆鐵錘槍,多次率先登城破敵,而軍功則被岳飛多次隱瞞。在紹興十年堰城大戰前,岳飛在全軍前命令自己的兒子岳雲作為先鋒率先出擊,以“必勝而後返,如不用命,吾先斬汝矣”的嚴厲軍紀來促之死戰,而岳雲則以“人為血人,馬為血馬”,“渾身百餘傷”來為國奮戰。

雲錚每讀史書,無一次不為嶽元帥的精神敬服。

他不得不敬服,因為他自己也曾捫心自問,他知道自己是做不到岳飛那樣的程度的。這就好比,如果現在皇帝要對雲家軍下手,則雲錚絕對不會束手就擒。

不過還好,他有能夠自己說服自己的理由,比如說作為一個穿越青年,岳飛對於帝王的忠在他看來本來就是不必要的。雲錚對自己的要求,從來都不是忠於皇帝,他只要求自己能夠忠於這個民族,不做對不起自己民族的事情就好。

然而“仁”是一個道德問題,對於一個文盲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