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李妃假認作母子,將李妃帶回開封。”
“此時,真宗已駕崩多年,李妃的兒子已經做了皇帝,史稱宋仁宗。”
“包拯又趁進宮向仁宗狄皇后賀壽之機,將李妃帶進宮中,李妃才得以與自己的親生兒子仁宗見面,並道出了真相。”
“後來,包公又設計讓郭槐供出真相。”
“已做了太后的劉氏知道陰謀敗露,自盡而死。”
“由於包拯在這一案中立了大功,被仁宗任為丞相。”
“總之,在這個故事中,劉太后那叫一個心狠手辣,為爭奪皇后的位置,簡直不擇手段。”
“然而,歷史上的劉太后,實際上並非如此。”
“宋真宗本來就想要立她為皇后。”
“只不過,因為她出身寒微,被大臣堅決反對。”
“但宋真宗一意孤行,就是想要冊立劉娥為皇后。”
“但群臣那叫一個不待見,臉色那叫一個難看,甚至,拒絕起草冊立皇后的詔書。”
“然而,這些人不起草詔書,有的是人起草。”
“宋真宗也不搭理那些人,換別人起草,冊立劉娥為皇后。”
“劉娥身為皇后,不但處置宮闈之事有理有據,未有大的疏失;而且真宗皇帝退朝後,閱覽天下的奏章,多至深夜,劉娥總是陪伴左右,參與國事的處理。”
“劉娥處理政事,“周謹恭密”,越來越被宋真宗倚重和信任。”
“而劉娥,本身是無法生育的,宋真宗這才臨幸劉娥身邊的一個侍女李氏,也就是後來的李妃。”
“而這李妃,果然就給宋真宗生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宋仁宗。”
“劉皇后對仁宗也是視如己出,關懷備至。”
“等到劉娥死後,之前,因為畏懼劉娥的權勢,不得不裝瘋賣傻的八王爺,這才告訴了仁宗生母真相!”
“說仁宗的生母其實是李妃,而李妃死的不明不白,恐怕是劉娥害死的。”
“仁宗大驚,想到自己的生母與至死都沒有與自己相認,就趕忙去檢視。”
“結果,卻發現,李妃是以厚禮下葬,在水銀的養護下,面貌更是栩栩如生。”
“仁宗也感慨,別人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真的!”
“或許是因為仁宗年幼,劉太后臨朝稱制,垂簾聽政,如同皇帝一般,還穿著帝王龍袍,權傾朝野。”
“再加上並非是宋仁宗的生母,自然而然就給後世留下了很多的臆想空間,自然而然就將劉太后給黑成了心狠手辣的存在!”
“公平而言,劉太后垂簾聽政十一年,政令嚴明,恩威並用,內外賜予,也有節制。”
“她沒有以權利禍害天下,所作所為,也可圈可點,就只有不讓仁宗知曉生母是誰顯得有些不近人情,但李妃死後,劉太后也的確以皇后的規格厚葬。”
“總而言之,劉太后或許的確有手腕,在宮廷之中,就沒有善良的。”
“但也遠沒有故事中描述的那般不堪。”
“以上,就是劉太后被黑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