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圍困。如果不是顧忌大軍直接南下會被潞州城內守軍騷擾糧道的話,劉崇甚至可以直達黃河北岸。
潞州自唐末以來,就是河東軍與汴梁軍爭天下的要害所在,無論是從太原進攻汴京,還是從汴京進攻太原,都是繞不開潞州的。當初唐莊宗李存勖在滅梁之前,河東方面的轉折點就是潞州從後梁轉投了晉軍;後來石敬瑭和李從珂爭天下,在潞州也發生了反覆爭奪。所以,潞州被圍,是不得不救的。
潞州被圍開始,汴京城裡就吵得紛紛攘攘,柴榮一邊整頓侍衛軍、新編殿前軍,提升自己親自掌握的禁軍兵馬實力,一邊籌備糧秣,準備親征北漢。
朝中多名後漢時候或者是郭威時代就身居高位的老臣,紛紛勸諫柴榮莫要登基不久就輕離中樞,讓李重進或者張永德掛帥北伐、抵擋劉崇即可。可惜這些進諫,全部被柴榮直接拒否了,為首勸諫的老臣,被柴榮明升實降升職為“山陵使”——也就是派去給先帝郭威修治陵寢了。歷來山陵使這個官職名義上都是非常高大上的,非國器重臣不可擔任,但是一旦擔任了之後,修完先帝的墳你也就可以退休了。
從道理上來說,這些老成持重之見,實在是金玉良言——作為皇帝,剛剛登基幾個月,就想著“御駕親征”,實在不是持重明君所為。柴榮之所以堅持要御駕親征,不是因為他打仗本事就一定比李重進張永德厲害,而是他出於建立個人政治威望的目的不得不如此而已。也許柴榮親征的情況下,要比李重進帶兵多死那麼一兩萬人才能獲取同樣的勝利,但是有時候為了中央朝廷、為了皇帝的威望,多死一兩萬人的代價也是值得的。
不過,讓歷史之神意外的是:到了這一刻,原本應該已經刻印完《五經文字》、《九經字樣》全稿、從此自覺生無所戀,準備做做一生之中唯一一次諍臣、諫臣的馮道,卻沒有按照歷史的軌跡,對柴榮說出“太宗自是太宗、陛下自是陛下”那句千古名言。
被柴榮懲處、送去當山陵使的人裡面,沒有馮道。馮道似乎覺得他雖然已經活了七十三歲、和孔聖人的壽數齊平了,但是依然生有可戀,貌似不準備為國為民做最後一把直臣,然後轟轟烈烈死去。做了一輩子縮頭烏龜不倒翁的馮道,仍然在那裡淡泊謙沖地做著他的不倒翁。究竟是什麼,讓已經無欲則剛的馮道找到了多活幾年的興趣,就無人可知了。
……
就在柴榮出兵親征之前三天,一支吳越國向後周進貢的貢使團隊到達了汴京,帶來了吳越國給新皇登基的賀儀,以及一些海外奇珍。汴京城內諸多文臣,也都收到了吳越人的冰炭孝敬,不在話下。
馮道身為百官之首,自然拿到的是一份非常獨到的禮物。而且是由吳越國正使、通儒院學士林克己親自登門贈送的。吳越人久聞馮老相爺不好酒色財氣,自然不敢拿阿堵物來丟人。林克己帶來的,不過是幾大口書箱而已。而馮道也好像早就知道會收到什麼禮物一樣,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展開細看,居然也不和林克己虛與委蛇地客套。
“真是曠世奇書啊!倉頡造字之功,不過如此;蔡侯造紙之功,尚不及之。至於老夫刻印《五經》、《九經》的區區微末之功,與彭城郡王此番盛舉相比,實在是腐草熒光、與皓月爭輝了。”
第197章 馮道獻書
汴京皇宮,紫宸殿。或許,這是柴榮率軍親征劉崇、解圍潞州之前最後一次大朝會了。按照五代時候定例,若是沒有特別緊急的大事,大朝會是五日一朝的。而不出意外的話,兩天之後,就是柴榮大軍開拔之時了。
阻擋柴榮親征的幾個老不死,都已經被搬去給郭威修陵寢了。而且讓柴榮頗為覺得氣順的,就是十二朝元老馮道馮老相爺在自己登基的幾個月來,一直無比恭順。不過這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這老貨不是出了名的順溜麼,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