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7部分

。主要是弓體中部的反曲程度相對來說要更加凹陷,給人一種弓體就像是……兩個罩杯的感覺。

“為何這弓形會做成如此這般模樣?看上去好生孱弱的樣子。”

“回稟殿下,因為此前要求的弓體長度過短,要把弩矢射出三百步外,著實無法做到,因此下官就考慮了加大弓體的反曲率。並且以苧麻捻反覆纏繞、油浸增加抗拉的彈性,這才得以達到殿下的要求。另外在試製的時候,下官偶然發現,在弓體分量一定的情況下,若是拉力加強、則使用的弩矢以重矢射程較輕矢更遠,下官初時百思不得其解,不過也只有以此法施為了。”

當時的人的物理常識,自然是覺得同樣的力氣用下去,丟輕的東西容易拋得遠、重的東西拋得近。以弓箭為例的話,雖然還要考慮一個箭羽受風阻力的問題,但是至少在用羽、形狀相同的兩支箭矢下,越輕的射得越遠。不光是沈默如此想,各國軍器監的匠人們也沒學過物理課,基本上都是這麼想當然的,大唐三百年來,軍械製造的部門也都是這麼共識的。

不過,錢惟昱一聽到沈默的這番說法之後,立刻就豁然開朗,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了。原來,弓弩在射箭的時候,如果在箭矢上施加同樣大小的動能的話,自然是輕箭初速快、射程遠;但是,在弓弩系統中,演算法卻不是那麼簡單的,因為弓弩張開所積蓄的動能,是需要由弓體恢復形變本身、和箭矢被射出兩部分動能構成的。

如果弓體本身的形變恢復等效重量相對於箭矢來說重得多的話,那就意味著此前開工蓄的力有更多被弓體本身吸收了,只有一小部分是傳遞到了箭矢上。以傳統弓弩的能量傳遞效率來說,一般箭矢吸收的只有總彈性勢能的三分之一,而弓體吸收的佔了三分之二到六成。這種時候,找到一個弓體等效重量和箭矢自重的高效比例,就非常重要了。

很顯然,沈默是經過反覆地科學實驗之後,不小心摸到了一個最合適的分量比例,只是他如今只會應用,而不知道這背後的物理原理。

“沈先生既然有此收穫,那麼後續便要求工匠按照這個分量比例施為即可。至於其中是何道理,不知也罷。不過,這弩矢的分量、甚至還有箭羽的材質、厚薄,都還可以繼續斟酌損益。”

錢惟昱出言安撫了一下沈默那可刨根問底騷動的心,便把這件事情揭過了。一邊心說:就是要不知道原理才不好山寨,否則,到時候敵國還不是繳獲了成品就全部依樣畫葫蘆改良了。

錢惟昱把神臂弓交還給孫顯忠,讓幫忙安排測試演練。五十步方圓的小校場裡,自然是不能表演三百步遠的拋射了,所以只能用透甲測試來代替。軍器監的衛兵端來一個用合抱粗的樹墩子做成的箭垛、約摸一人多高,隨後往上面套了兩套皮甲、一套明光鎧,還額外在明光鎧外面掛了一層連綴在一起的鐵質護心鏡。

弄好之後,測試計程車兵把神臂弓的望山調到最低,也就是隻有不足半寸的高度上——這意味著基本上射擊的時候是毫無仰角的平射。如果在這個角度下可以輕鬆實現五十步內的精確射擊,那麼顯然三寸望山拋射至少也有一百六七十步了,雖然還無法確認有三百步,也算是不錯的了。

調好望山,踏緊弩弦,瞄好角度,那弩手覷得親切,一箭正射中那座箭垛。只聽“咔擦”一聲,拇指粗細的木質箭桿登時自己折斷了,箭頭卻是深深刺穿了護心鏡和明光鎧、以及數層皮甲,插入木樁子兩寸之深。

這個箭矢的威力,著實令人咋舌,錢惟昱估計,至少一百五十步內,就算是穿了明光鎧的武士,也是不可能逃脫秒殺的命運的,至於皮甲和普通鱗片甲計程車卒,兩百步內都不可能倖免。

“好!真乃國之利器。孫將軍,沈先生,這神臂弓之事,孤定然重重有賞。這便,各自上次你們綢緞三百匹、銀錠百兩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