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絕,花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水陸交替把一百多萬石軍糧運到了曲靖以東的羅平、富源二砦——
這中間運途損耗也有三四十萬石,主要是因為富源和羅平附近還無船可以通行,必須依靠大象、黃牛馱運或拉車,沿著吳越人修建的簡易官道前行,還要給協從運糧和保護沿途路徑的苗人等部族一定的“賞賜”以保障安全。但是考慮到前沿的富源和羅平距離昆明不過三百里地、距離羊苴咩城還要再增加七百里,這個運輸損耗已經是可以接受的了。(前文章節曾經說過羊苴咩城是昆明城,屬於揣誤,非常抱歉。羊苴咩城應該是現代的大理城,特此更正)
富源、羅平二砦已經變成了巨大的軍火庫和物資庫,除了軍糧之外,到入秋的時候為止,廣州都護錢仁俊把三百萬支弓弩箭矢、五萬發大小鐵質、鉛質炮彈、兩萬桶火油一併運到了城內,連帶著足夠裝備兩萬軍隊的替換用盔甲刀槍、神臂弓。唯有火藥和火炮之類的兵器沒有提前部署,這些受到嚴格控制的核心裝備需要朝廷大軍出征時隨軍攜帶。
七月末,夏日最炎熱的時段已經悄然過去了,在杭州整備了許久的親從都兵馬約三萬人,由林仁肇率領,在錢惟昱授命踐行之後,照例在杭州登上海船,浮海向南。中秋節時分,三萬軍隊在邕州取齊,與錢仁俊派出的兩萬嶺南兵馬、以及一批批逐漸趕來的蠻夷僕從軍合兵一處,進行了半個月的氣候適應性休整——略微北方地區來的軍隊,到嶺南作戰一定要進行至少半個月的氣候適應性調節,否則快速出征肯定會留下很多非戰鬥性減員的後遺症;已經有過嶺南和交趾討伐經驗的吳越人,自然不會在這一點上冒險。
九月初一日,大軍在邕州誓師之後,約摸6萬多人的軍隊就從邕州繼續走水路進兵,前到百色,後分赴羅平、富源。這6萬多兵馬裡面林仁肇統帥的親從都3萬人、廣州都護府兵2萬,其中半數是錢仁俊多年帶的節鎮老兵,還有一半是南漢國滅亡時投降過來的潘崇徹從南漢降軍裡面挑選可用之兵組成的。最後剩下的一萬多人裝備略微簡陋,由儂民富和陳覽等廣西壯儂、交趾越南族領袖統領,儂壯和越南人雖然戰鬥素質和武器不比吳越人,卻勝在野性好鬥,山地叢林戰頗有天賦,因此也在少量攜帶,作為斥候先鋒等用。
至於潘崇徹從南漢降軍裡面搜刮的一萬兵馬,說實話傳統軍事素養依然是各軍當中最不夠看的,不過畢竟是三五個裡面挑一個,不至於和原本的南漢軍那樣老弱病殘都往裡塞,至少基本的軍紀和素質還是可以人人保障的。這支部隊之所以要帶著,是因為錢仁俊在嶺南鎮守這些年來,也陸陸續續收攏了一些當年滅南漢與越南時敵人留下的戰象,這些戰象北方來的吳越人不善於調教,還是要交給本地兵管理。
當年南漢全盛時候擁有戰象七八百之多,越南戰象也有三四百;這些國家的滅國之戰中,被吳越軍隊擊斃的戰象佔了一多半,剩餘的不是逃散就是投降時繳獲。錢仁俊統治嶺南期間經過數年恢復和搜捕,好歹是從這兩個亡國軍隊的遺產裡搜刮出了300頭戰象,便一併交給潘崇徹的兩都兵馬統帥;考慮到氣候的因素,這些大象將來如果要用於北方的戰爭,那是很難做到的,氣候和大象巨大的食量註定了在北方運用戰象會產生後勤災難。但是在對付大理乃至其他南方蠻夷的戰爭中,大象如果運用得法,還是能夠發揮很大的餘熱的。
經過半個月的分批行軍、休養整頓。建隆二年九月月中前後,六萬多吳越軍隊便在羅平、富源等砦集結完畢。再往前,他們就會進入大理國的東川郡、石城郡境內(今雲南曲靖)。
第387章 出兵大理
大理國,自段思平滅楊氏立國,至今垂25載。在大理國之前,楊氏的“大義寧國”立國不過8年,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再往前追溯,便是立國約三十年的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