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其中一個當事人,是一名研究社會學的副教授,鄭瑩穎跟他有些淵源。
這位副教授的履歷很精彩,贛南省農村出身,自幼家境貧寒,立志要考入名校。甚至為此復讀過一年。在讀博士時終於考進目標名校燕大。畢業後受聘去了漢東大學。因為關注弱者權益,頻繁為此發聲,而漸漸小有名氣。
——當然,他很知識分子做派。寫的文章過於書生氣,不那麼快餐,所以大眾知名度不算太高。
主要是在社會活動這個小圈子裡「有名氣」。
鄭瑩穎讀大學時,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曾經跟他打過交道,又算是他的校友小師妹,這位副教授對她便很親切。她去採訪那次論壇,又聽了他的演講。論壇結束之後,副教授相熟的一行人聚餐,遇見鄭瑩穎,便招呼她一起去。
鄭瑩穎不是蘇禾,對這種場合她向來十分熱衷。管對方是不是客套呢,她直接大大方方跟去了。
所以說,有些東西註定會在某些場合破滅。
那會兒鄭瑩穎剛從西北分社調回來,不再是那個對偏遠農村一無所知、對社會殘酷毫無認識,只憑天生一腔青年熱血和社會正義感往前沖的都市優等生。
她敏銳的意識到,這位教授關於幫扶山區弱勢群體的演講裡缺失了最重要的一環——山區女性。
雖然分管的是鄙視鏈最底端的版塊,天天跟偏遠農村的牛鬼蛇神打交道。但耳聽的是封建迷信,眼見的卻是社會現實。而所有見聞中,見得最多,也讓她最無法釋懷的就是留守女童。沒錯,不是留守兒童,而是留守女童——因為絕大部分男童都被爹媽帶到城鎮裡上學去了。留守在村裡的,基本就只有女童。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