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校內比試過之後。然後派出成績最佳的,和其他學校派出的對手,再次比劍,爭奪勝負。
這鎮子雖然不大,卻也有三個學校。只是蒙學卻只有兩個,另外一個卻是初學。
一般蒙學上了三年,成績優異結業,就會晉升入初學之中。初學兩年,加起來一共五年。
這就是大楚大部分的百姓,所能接觸到的基礎教育了。
而事實上,更多人也不過上過蒙學而已。因此,這鎮上的蒙學學生加起來有著將近五百。
但是初學卻是兩百不到!
相比於蒙學那種帶著幼兒園表演性質的比劍。這初學之中的比劍,卻就要嚴肅許多,而是整個縣中,各處初學,雲集縣城比劍。
這可是一年一度的,堪比軍球比賽的盛事。
這一年的蒙學比賽,劉易頗為看好的兩個表兄弟表現的都不錯。鹿泉蔣飛二人,名次都相當靠前。代表著蒙學和另外一家比劍,結果都是大勝。
有著劉易指點,這家蒙學的劍術水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提高了一大截子。十場比劍下來,盡數完勝。
也讓劉易的名字,再一次的轟動了整個鎮子。
許多人家,恨不得馬上都幫自己兒子轉學過去。塞給劉易教導。
也讓蒙學的這位老山長最近走到那裡,都是笑的合不攏嘴。高興異常。
卻沒有想到,這一來。卻把鎮子之中的初學的人給招惹了來,
不知道怎麼說服蒙學之中的徐山長同意,再來對劉易軟磨硬泡。
硬是要讓劉易去初學幫忙調教一下弟子,以應付不久之後,縣中比劍之事。為鎮爭光云云!
原本劉易對於此是不怎麼感興趣的,拒絕了兩次。
無奈自家的這個徐山長,卻是榮譽感頗重的人物。也不知道初學的人,是怎麼請動當地三老之首出馬,說動了徐山長。
於是劉易。無可無不可的也只好賣了徐山長這個面子。到初學待上幾天,幫忙調教一下弟子。
不過在劉易看來,這當真沒有什麼好說的。
畢竟所謂的初學的劍術水平,也就那樣。並沒有比蒙學高出多少。
雖然學生年級大了幾歲,力氣大了不少。但是真正懂得如何發力的,卻還是……
劉易原本以為,這般歲數並不大,骨骼還沒有徹底發育完全的學生,學校並不會教導發力技巧。
因為這種東西。太過困難。一個營養跟不上,教導不好。反而容易把學生練殘。
便是劉易蒙學之中的弟子,也不過教導了一些家境好,天賦高一點的弟子。學習了一些發力的皮毛功夫。
然而,卻沒有想到。這初學之中。還是有兩個弟子,同樣掌握了發力技巧。
不過後來得知。一個是鄉兵隊長南豐家的兒子。另外一個卻是鎮中大族吳家的子弟。劉易方才恍然大悟,這卻是來自家族傳承了。
據說本鎮七里鎮的初學。在歷次縣中比劍之中的成績都頗為慘淡。
不過,這卻非是本鎮學校教育質量不行。
實在是七里鎮建成時間太晚。地處交通要道,卻不過是數十年前興起的一個繁華小鎮。因此底蘊不足,並沒有那些傳承久遠的家族。
須知道,這般發力技巧等等高明的劍技,沒有人會指望學校來教導。都是家族傳承。
也許,如果你能夠考入國子監之後。在那種地方,卻才會有真正的高手,教導這些高明的東西。
不過,這些尋常學校麼……便是劉易,都不會去教這些東西。除非收下作為親傳弟子。
卻不一定是敝帚自珍,而是這種高明劍技,不比那些普及的。
修煉起來,可是真正的窮文富武。消耗